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八零之女配逆袭记-分卷阅读25

院子里,等待消息。
  早上起来,李三顺洗好手脸,拿了个板凳,默默坐到院子里,不知道要干什么。
  李留柱起来以后,跟他爹一样,也拿了个板凳,坐到了院子里。
  两个孩子也有样学样地坐到了院子里。
  一家子五口人只有刘大银没在,她在厨房做饭呢。
  李开元问李三顺:“爷爷,咱们干嘛要坐在院子里?”
  李三顺一直仰着头,盯着村里大喇叭的方向:“坐在院子里才能听清楚大喇叭喊得什么啊?”
  李开元歪头竖起耳朵,仔细听了听:“爷爷,村里的大喇叭什么都没喊啊!”
  李三顺:“再等等,说不定等一会儿就喊了呢。”
  祖孙三代四个人在院子里坐了不到两个小时,等刘大银的饭都做好了,大喇叭也没个动静。
  李三孙耷拉着脑袋,神情沮丧。
  两个孩子的早饭,是红糖蛋花粥。
  开林自己在板凳上坐好,也不用大人喂,手里拿着一把木勺子,一勺一勺喝的非常欢。
  偶尔有饭粒掉到衣服上,他就自己捡起来放到嘴里。
  刘大银佯装生气道:“跟你说了多少次了,掉出来的饭粒不能吃。”
  开林当然听不懂,开元就对着他嘟囔:“你个笨蛋,掉了的饭粒不能吃,知不知道?”
  饭桌上,李三顺一反常态地沉默着。
  以前他在饭桌上总是跟家里人说上几句话,今天不知道是怎么了。
  刘大银和他做了几十年的夫妻,自然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
  刘大银吃完一块饼子,安慰他道:“你这个人啊,就是死心眼。你也不想想,那文件从省里再到市里,从市里再到县里,从县里再到镇上,从镇到乡再到村,得经多少道手,开多少次会?你以为咱们这小村子就跟电影上演的一样,有什么事,一个电话就能解决?”
  她这么一掰扯,李三顺终于想开了些:“我这不是着急吗?一天没这个政策,我的心一天就放不下来。”
  刘大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咱们慢慢等吧,好日子总会来的。”
  一天过去了,村里没动静,两天过去了,村里还是没动静,这都快十多天过去了,村里还是没什么动静。
  李三顺没事的时候就站在院子里,朝着村委会的方向,竖着耳朵听消息。
  可就是没听到消息。
  李留柱心里也有些着急,这能做买卖的文件怎么还不来啊。
  一家三个大人,就只有刘大银不着急。
  她早就记起来了,除了“江闻钟”那本书,“江安妮”那本书里也写了,“女主”和前夫离婚的那年国庆节,国家下了文件,允许做小买卖了。
  等过了两年,国家彻底改了政策,计划经济的时代结束了,市场经济的时代来临了。
  当时刘大银满心愤恨,只想着赶紧把钱追回来,不能让小孙子失去性命,倒是把这一茬给忘了。
  等了将近一个月,文件没等来,李家倒是等来了省城的一个电报。
  作者有话要说: 小可爱能不能留下你们可爱的评论呢
第22章 种马文里的炮灰
  
  
  电报是钱大夫发来的,说要刘大银送七只烧鸡,九月二十九送到钱大夫家里。
  李留柱念完电报,李三顺拿着电报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问道:“儿子,你没念错,人家真的再要七只烧鸡?”
  李留柱被质疑有些委屈:“爹,我没念错。”
  李三顺和刘大银商量:“你说这不年不节的,他们要这么多的烧鸡干什么?不会是骗子吧?”
  “三顺,”刘大银喊了丈夫的名字,李三顺立马挺直腰背坐好,听妻子教育。
  刘大银被他的样子都逗笑了,都老夫老妻了,他咋还那么搞笑呢。
  “我在省城只把咱们家的地址给了钱大夫,别人就是想骗咱们,也没有咱们家里的地址啊?再说了,咱们一家穷苦老百姓,人家骗咱们有什么好处?骗子又不是善人,没好处的事骗子能做?”
  “至于钱大夫为什么又要这么多的烧鸡,原因我大概猜到了。”
  李留柱和李三顺着急道:“什么原因,你快说啊,故意卖关子急死个人了。”
  刘大银看够了他们爷俩几乎如出一辙的表情,笑够了,才慢慢道:“钱大夫要咱们九月二十九送去,大约是十月一上坟用的。”
  十月初一,又叫“寒衣节”,和清明节,七月半一样,都是祭祀祖宗的日子。
  到了这一天,人们都要上坟烧纸,给祖宗烧一些过冬的衣服,所以叫“寒衣节”。
  李三顺一拍脑袋,说道:“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寒衣节谁家不给祖宗上坟,上坟的时候供一只烧鸡,洒一杯老酒,祖宗能不高兴?这天说不定还有亲戚要来,有一只烧鸡待客也有面子啊。”
  李三顺说完,又问刘大银:“大银,这次咱们做多少只烧鸡?”
  刘大银细细一想:“做二十只。”
  李三顺本来想说是不是太多,转念又一想:上次妻子就多做了十只,不是照样也卖掉了吗,还是在火车上卖掉的。
  今天是九月二十五,二十七就要开始做烧鸡,得准备起来了。
  晚上,李三顺和刘大银到了常有叔家里,把装着卤水的缸给运了回来。
  常有叔家里还替刘大银喂了十五只鸡,刘大银让他们事先称好重量,明天晚上来抓。
  刘大银早就和他们说好了,鸡涨一斤,给他们三毛钱。
  常有叔连连摆手:“那可不行,我自己一个人干不了这事,得你来称。”
  只有他们夫妻俩称鸡怎么行,这是三顺家的公鸡,他们家总得有一个人在场啊。
  刘大银帮着丈夫把板车抬高,笑道:“常有叔,我还能不放心你,你可是有名的实诚人,就这样说定了啊。“常有叔家里有十五只公鸡,家里有五只公鸡,二十只公鸡,够了。
  这次上省城,刘大银心里有一个计划,以后能不能顺利的做买卖,就看这次省城之行了。
  李家人开始做烧鸡,香味四散飘来,左邻右舍觉得刚吃完饭又开始饿了。
  “这是什么味啊,真香。”
  “好香啊,谁家做肉吃了?”
  “我闻着这味道像从三顺家里飘出来的,他们家做什么好吃的了?”
  “不会又是做烧□□?”
  “上次李家做了那么多的烧鸡给省城的神家上供,这次还是他家?他家能有那么多钱买这么多鸡?”
  “哎呀,我听说李家做了烧鸡是拿去卖的呢!”
  “真的,他们到哪里卖?省城?我记得他们就在省城呆了一天啊,这么多烧鸡一时半会能卖完?”
  ……
  外面的议论李家人一点都不知道,即使知道,也不会去理会。
  只要有钱赚,被别人说几句算得了什么呢。
  烧鸡做好,刘大银和儿子依然是坐晚上的火车去省城。
  刘大银这次在火车上没有卖烧鸡,等到了省城,她要干一票大的。
  已经来过钱大夫家里一次了,刘大银和儿子这次不用打听,熟门熟路的到了钱大夫家门前。
  上次来钱大夫家里,一开门就被那么多双眼睛看着,李留柱可是结结实实地被吓了一跳。
  快到钱大夫家的时候,李留柱悄悄问刘大银:“娘,你说钱大夫家里这次还会不会有那么多人?”
  刘大银小声道:“你看这次钱大夫没订那么多的烧鸡,哪会有那么多的人啊。”
  李留柱放心了:“那就好,上次可真是吓死我了。”
  他上前敲了敲门,和上次一样,门很快就打开了。
  这次是钱太太来开的门。
  见外面是刘大银,钱太太笑容满面的:“刘大姐来了,快进来。”
  刘大银这次说错了,钱大夫家里还是一大屋子人。
  刘大银母子一进来,他们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向了他们。
  钱大夫也在,他说道:“人来了,挂了号的上前。”
  他转头对刘大银道:“刘大姐,你带的烧鸡有没有富余,我的几个邻居也想要?”
  有几个当时没有订烧鸡的,听说钱大夫有门路弄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