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八零之女配逆袭记-分卷阅读42

:“是我想错了。以后咱们家里做什么买卖,要怎么做买卖,都是你说了算。”
  刘大银抬起头白他一眼:“怎么,不做买卖咱们家里就不是我做主了?”
  李三顺赶紧点头:“咱们家里一直都是你做主,我刚才说错了。”
  水开了,刘大银把锅盖掀开,说道:“明天我去买几斤鸡蛋,咱们去找郭老汉,把兔皮袄赶紧做起来。”
  李三顺:“依我看,不必买鸡蛋,直接提着两只公鸡,比鸡蛋要好,拿起来也方便。”
  做好疙瘩,端到堂屋,两个孙子又穿好衣裳了。
  刘大银解开烧鸡,撕开摆盘。
  “奶奶,烧鸡不卖了吗?”李开元问。
  刘大银给了孙子一人一小块鸡肉,不是他舍不得让孩子吃,因为鸡肉是凉的,她怕孩子吃了会闹肚子。
  “当然要卖啊,”刘大银给孙子一人盛了半碗疙瘩汤,“这是卖剩下的,等会儿让爷爷在卤汤里热一热,咱们明天早上吃烧鸡。”
  开元年纪大,很懂事,手里的鸡肉他没动:“奶奶,我不吃烧鸡。等烧鸡热好了,你再拿去卖,给开林治病。”
  “我孙子真懂事,”刘大银表扬完大孙子,话音一转:“这烧鸡是好几天前做的,时间有点长了,不能卖了,咱们自己吃。”
  开元点点头,低头啃起鸡肉来。
  开林年纪小,奶奶和哥哥的话他听不懂,只知道拿着鸡肉自己吃。
  吃完一块,他还伸手跟刘大银要,“奶奶,肉,肉。”
  李三顺把开林抱过来,“开林,鸡肉是凉的,你不能多吃,来爷爷喂你和疙瘩汤。”
  两个孩子已经吃了晚饭了,李三顺怕他们会吃撑了,给他们盛的都是汤,基本没有疙瘩。
  没疙瘩的疙瘩汤,就当喝水了。
  吃完晚饭,李三顺去刷锅洗碗,妻子和儿子刚从省城回来,肯定累的不轻。
  锅碗刷好,李三顺又点了把火,烧热水给妻儿洗脚。卤汤也熬上,把剩下的几只烧鸡热一下。
  几天不见两个孙子,刘大银实在是想的很。
  “奶奶,糖,糖。”李开林在刘大银怀里来回晃动,含糊不清地问道。
  上次刘大银在省城买回了块糖,开林就记住了。这次刘大银又去了省城,他认为奶奶还会给他带糖来。
  刘大银亲了小孙子一口,慈爱道:“奶奶这次没有给开元开林买糖,等下次,奶奶一定给开林买糖吃,不仅买糖,还买其他好吃的,好玩的。来,亲奶奶一下。”
  开元和开林同时凑过来,在刘大银脸上亲了一口。
  刘大银乐的哈哈大笑,就连身体上的疲累也一扫而空。
  两个孩子年纪小,和刘大银闹了一会儿就去睡觉了。
  刘大银到厨房端了洗脚水,卤汤烧开后把烧鸡放进去,灶下添一把柴,就不用管它了。
  李留柱认床,在省城的好几天都没睡好,好不容易回家了,他也早早就去睡了。
  李三顺和刘大银说着私房话,刘大银把和小张在省城的约定告诉了李三顺,还把买的杂志给李三顺看。
  李三顺坐在炕上翻着杂志,“这上面的人穿的衣裳可真好看,你说咱们把这个男人穿的皮衣做出来,肯定得好卖。不说别的,就是我一个老头子都觉得这皮衣好看。”
  刘大银:“等明天咱们去找郭老汉的时候,把这杂志也带上,让他看看能不能做出来。”
  李三顺翻完一本杂志,又拿起一本,还没翻几页呢,他突然就把手里的杂志扔了出去!
  一张风吹日晒的老脸变得通红:“你买的这是什么东西,这上面怎么会有这么伤风败俗的东西。”
  
第37章 种马文里的炮灰
  
  
  刘大银洗完脚上炕,随手拿起一本杂志,说道:“什么什么东西,这我这不是觉得这上面的衣服好看才买回来的,怎么了?”
  李三顺下炕把扔到地上的那本杂志拾起来,扭过脸不去看它。
  把杂志扔到她怀里:“你看看,这上面都是些什么东西?”
  刘大银嘟囔道:“我看看。”
  刘大银一页一页地翻起来,“这不都挺正常的吗?”
  杂志翻了一大半,刘大银终于知道李三顺为什么脸红了。
  杂志里有一页画着一个长得很好看的姑娘,这倒没什么,可她根本就没穿衣服!
  她身上只有两片薄薄的布料,勉强遮住私密部位,这和_0_bu_0_chuan衣服有什么区别。
  这姑娘拍照的地方好像是一个海滩,周围还有其他人,甚至还有男人,她就不怕别人笑话。
  刘大银赶紧把这一页翻过去,她一个女人看了都脸红心跳,气息不稳。
  好在这本杂志剩下的没有这种照片了,刘大银翻完,把那一页撕了下来,撕碎塞进了炕洞里。
  李三顺终于舒了口气,他出了一脑门的汗:“幸好孩子们没看见,要不多尴尬啊。”
  刘大银:“好了,你别在地上站着了,上炕睡觉。”
  今天的早饭十分丰盛,一整只烧鸡,炒好的鸡蛋,熬得粘稠的小米粥。
  不说大人了,就是两个孩子,吃的也欢快极了。
  毕竟像这样的饭菜,已经好几年没在李家的饭桌上出现过了。
  吃完饭,刘大银和李三顺要去郭老汉家里,临走前,刘大银吩咐儿子:“家里还有几只烧鸡,等会儿你收拾好了,给开元她姑姑家里送去。”
  李三顺去借了自行车,刘大银提着两只公鸡坐在后座,“我上来了,走吧。”
  有了自行车,可比上次步行快多了,也省力多了。
  郭老汉在家里收拾碎皮子,见到老李三顺夫妻来,很是高兴。
  “来就来吧,还带东西干什么?这公鸡我可不留,你们走的时候还得带走。”
  刘大银进屋就说明了来意,郭老汉为难道:“大侄子,不是我不愿意做兔皮袄,实在是心里害怕啊!这要是真的被人抓住,我可得蹲监狱啊。
  刘大银想了一想道:“这样,你收了皮子就到我家来做,对外就说住亲戚去了。”
  郭老汉很心动,问道:“这次要做多少见兔皮袄?”
  刘大银张口道:“二十件。”
  “二十件?”
  “二十件,这次我多给您五块,按四十五一件算。”
  郭老汉在心里盘算,一件兔皮袄除去本钱能挣二十元,二十件大约就是四百元,这差不多就是家里四五年的收入了。
  有了这些钱,大孙子的彩礼有了,小孙子的学费也出来了,还能剩下不少钱呢。
  “好,明天我就去收皮子,收好皮子就带着家伙事到你家做兔皮袄。”
  这次要的兔皮袄多,刘大银又给郭老汉留下了三百块钱的定金。
  郭老汉说什么也不肯把公鸡留下,刘大银把公鸡往地上一扔,李三顺立马蹬起自行车,郭家人想追也追不上了。
  大冬天里,李三顺骑出了一身汗,“大银啊,你说咱们把兔皮袄和小张换了呢子大衣,那大衣的进价也得一百块钱吧,这兔皮袄也就卖给一百多块钱,他肯定不如咱们挣钱。”
  刘大银在后面乐呵呵道:“我觉得也是这样,看小张的意思,那兔皮袄是挣钱,但我寻思着,他肯定不如咱们挣钱。”
  刘大银和李三顺在这边聊着天,说起张水生不如他们挣钱。
  他们不知道的是,张水生可比他们挣得多的多。
  那五件兔皮袄被张水生以一件二百八十的价格卖了出去,还供不应求。
  呢子大衣的进价是一百块钱,张水生用呢子大衣换兔皮袄,一件就挣了一百八十块钱,五件就是九百块钱,顶的上普通人三四年的工资了。
  等了几天,张水生实在是等不及了,他给刘大银拍了一封电报,要她加紧时间,赶紧把兔皮袄做出来。
  知道刘大银要得急,郭老汉就没收兔皮,而是买的整张的兔皮褥子,免了晾晒褥子的时间。
  褥子收好,郭老汉带着两个儿子住到了刘大银家里。
  他把刘大银送的两只公鸡又送回来了。
  其实兔皮袄并不难做,郭老汉用裁皮刀把褥子裁剪好,他的两个儿子再缝起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