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八零之女配逆袭记-分卷阅读81

马文里的炮灰
  
  
  李莲花要了布料,货也已经进好了,在刘大银这里住了一天就回去了。
  刘大银买了许多东西,本来是想让李莲花带着的,李莲花带不了这么多,刘大银和李三顺商量了一下,这烧鸡店也不算太忙,刘大银干脆回去一趟。
  小女儿的孩子刚三个多月,刘大银在省城想的紧,不如就回去一趟。
  学校放了麦假,李藕花在家看孩子,刘大银大包小包地进了门。
  “娘,你怎么来了。”李藕花惊喜道。
  刘大银把东西放下,自己倒了一杯凉白开,先喝了水,这走了这么远的路,可是渴死她了。
  “听你这意思,是不愿意我来了?”
  李藕花赶紧道:“娘,我能不愿意你来,我这不是高兴吗?”
  孩子躺在床上,刘大银抱起孩子来,“春生,让姥姥抱抱,姥姥都两个月没见你了,想死姥姥了。”
  刘大银抱了一会儿把孩子放下了,从包里拿出给闺女和外孙的东西:“这是我从省城的供销社给孩子买的奶瓶,这是给孩子的玩具,这是我给孩子做的小肚兜,这是给你的衣裳,这是给玉来的衣裳。”
  刘大银一样一样的往外拿,一会儿东西就摆满了半张床。
  李藕花眼睛有些湿,“娘,你来就来,还给我们买这么多东西干嘛,我和玉来都有工资,不缺吃穿。”
  刘大银拿了蒲扇给孩子扇风:“你们两个的工资又得养老,又得养小,又得自己吃穿,还能剩下多少。给你买东西你就收着,等以后我和你爹老了,你再给我们花钱。这东西不光给你的,你的两个姐姐也都有。”
  刘大银在小女儿家里住了一晚,又去了大闺女家里一趟,把买来的东西给大女儿送走。
  大女儿和女婿去年在周围的村里收了农副产品拿到周边的县城去卖,也挣了几百块钱。
  第三纺织厂是个大厂子,刘大银来过这里一次,见这个厂子实在是太大了,就不来转悠了。
  毕竟这厂子越大,越受上边的重视,家底和脾气越大,刘大银这样的小商小贩根本就入不了厂里领导的眼。
  果然,这厂子的门卫就很不客气:“你找谁?要是没事的话就不要在这里瞎转悠。”
  刘大银陪着一张笑脸:“师傅,我是来买布料的,你能帮我通知一下厂子里的领导吗?”
  门卫看了刘大银好几眼:“你是来买布料的,一个人?”
  刘大银点头道:“是一个人,是红顺纺织厂的沈主任介绍我来的。”
  门卫看她说的有模有样,答应去通知领导。
  刘大银要看的就是李莲花看不上的那种布料,那种布料确实像她说的,又厚又不透气,做单衣太厚,做棉衣不经针,爱漏棉絮,可它能做别的衣裳啊。
  见到这个厂里的领导,刘大银吃了一惊,负责接待她的竟然是韩冬青。
  这韩冬青不认识刘大银,刘大银可认识他。
  刘大银装作不认识他的样子:“韩领导,我从红顺纺织厂来的,听说咱们第三纺织厂有一批布料,是三年前支援边疆时生产的,咱们厂子要低价处理了是吗?”
  韩冬青来了厂子里有了一段时间了,对厂子的情况已经很熟练。
  刘大银一说支援边疆生产的布料,他就知道是那一批了。
  那一批布料在厂子的仓库里已经放了三年多了,价格一降再降,可就是卖不出去。
  这厂里最近日子不好过,生产的多,卖出去的少,仓库都快不够用了,厂里的领导已经打算把那批布料当做废品给卖了,这突然来了一个人说打算买那批布料,韩冬青可高兴坏了。
  这要是真的给卖了出去,那可是功劳一件,自己在第三纺织厂也能站稳脚跟了。
  刘大银跟着韩冬青去了仓库,这第三纺织厂的仓库可比红顺纺织厂大多了。
  不过相同的是,仓库里的货物也堆得满满的,看来这大纺织厂的日子也不好过。
  这才几年啊,以前是拿着布票求纺织厂卖布,现在是纺织厂求着人买布,刘大银敏锐地觉得,这时代真的变了。
  韩冬青领着刘大银到了仓库最里面,指着堆得高高的布料说道:“大姐,这就是那布料,你看一下,这布料是毛涤混纺的,本来打算支援边疆,边疆用不了这么多,这些就剩下了。”
  在红顺纺织厂的时候刘大银没有细看,这次刘大银拿过布料来细细打量,韩冬青说这个是毛涤混纺的,手感上涤纶要占了大半,毛料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这些布料是黑色的,颜色不好看,做衣裳也不好,就这样剩了下来。
  刘大银看了一眼,问道:“这些布料有多少?”
  “大约有六万米。”
  刘大银看了又看:“要是都买的话,这些布料多少钱?”
  “你都要了?”韩冬青微微睁大眼睛,再次问了一遍:“您都要了?”
  这称呼都变了,从“你”变成“您”了。
  刘大银点点头道:“这些我都要了。”
  韩冬青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大姐,您跟我来。”
  韩冬青和好几个人在一个办公室做工,他把刘大银请到了一个小会议室。这个会议室只有开会的额时候才用,平常根本就没人来。
  韩冬青给刘大银倒了水,自己也坐下,“大姐,这还不知道您叫什么名字呢?”
  刘大银道:“我姓刘。”
  “刘大姐,”韩冬青再次问了一遍:“那些布料您真的都要?”
  刘大银笑着道:“这个同志,你都问了多少次了,这些布料我真的都要,你说个价钱吧。”
  韩东青道:“刘大姐,这个我做不了主,你得跟我们的主任谈,我们主任现在不在厂子里,等明天您再来吧。”
  刘大银:“那我明天下午三点来,你们主任有时间吗?”
  “我们主任有时间,到时候刘大姐您来就行了。”
  这韩冬青把刘大银送出了厂子,嘱咐门卫:“老高,明天这个大姐要是来的话,你直接把人带到我那里就行了。”
  刘大银从第三纺织厂出来,身上一阵松快。
  她为什么想起买那种没人要的布料呢。
  这都是从“江闻钟的书”上学来的。
  按书上说了,就在这一年的七月,国家领导人开始穿了西装,这引领了全国的“西装热”,西装甚至成了结婚时除了“三大件”以外的“第四件”。
  此后的几年里,西装成了抢手货,人们拿着钱到商场买西装都得排着队。
  甚至还要“托关系”“卖面子”以求缩短排队的时间。
  江闻钟就是发挥重活一辈子的优势,利用他姐夫的关系,用很少的预付款把布料拉走,做成西装去卖,等西装卖出去再把货款给结清。
  好几万米的布料,江闻钟一共只花了六千元就给买来了。
  现在刘大银抢先一步,提前把布料买下,等到国家领导人穿着西装的照片一出来,她就和张水生一起做了西装拿到南方去卖。
  那个天杀的江闻钟。
  刘大银如此气愤,是有原因的。
  那次江母和江安妮来到烧鸡店没几天,就有一伙小混混来了烧鸡店里捣乱。
  刘大银一开始好言好语的说好话,这个做买卖吗,就图个和气生财,刘大银包了一个红包,算是“保护费”。
  谁知道那几个小混混不要钱,专门堵住店门找事,那客人们看到这样的情况,谁还敢上门买东西。
  既然软的不行,刘大银只能来硬的了。
  她把店门一关,指着墙上和总理握手的照片:“你们睁大眼睛看清楚了,这照片上的人是谁?我开店的第二天,咱们省的简爱华省长就来我的店里视察了,现在那报纸还在呢,要不要我拿给你们看看。我家的这烧鸡店现在可是咱们省里的典型,这省长来的时候亲口嘱咐公安局的同志,一定要维护好这里的治安,要是有人捣乱,那就是咱们人民的敌人,一定得严惩不贷。”
  几个混混这才看到墙上的照片,心里同时哀嚎,这个中年女人竟然和总理握过手见过面,她和总理难道是亲戚?
  刘大银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