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翠花的六十年代-分卷阅读84

呀。
  跑到江湾屯里,请老教授们喝了顿酒,就把人给说动了。老专家们同意,做农场学校的老师。毕竟农场的地方大,学校也总算是有个学校的样子嘛,比在屯子里,老师站在地下讲,学生们蹲在炕头上听课,可是正规多了。
  教授们岁数也都不小了,没入冬之前,每天溜达着当锻炼身体了来回走着到农场上课也还行。可入冬之后就不行了。赵场长早早的就把学校的教室都人改造了,全彻上火墙,说好了,入冬以后,白天上课,晚上老师们直接住在教室里面就行,省得折腾。反正又没有人会来这山沟里检查,教授是怎么改造的,不会有人问的。
  教授们来学校了,那想要听课的人可就多了去了。知青们就没有一个肯错过的。
  教授们也都理解,白天教孩子,晚上教大人。主要就是知青们。林场的知青每天成群结队的吃过晚饭就来上课,晚上九十点钟再往回赶,也从来没有人报怨。
  也就是教授们刚刚开始上课吧。
  李小川的通知书终于到了。京城农业大学。
  同时收到的,还有万刚被推荐资格审核未通过的通知。
  通知还附过上未通过的理由。知识青年是在伟大领袖的号召下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农村就是最好的大学了。
  也没明说知青不能回城上大学,但是那个意思,是个人都能听明白了。
  那这一个不能去了,还有一个名额不能浪费吧?知青不让去了,这不是农场里还有那么些子弟呢嘛。赵场长和范书记接到通知就又出发去县里争取机会去了,捎带手儿的,这不是还得通知万刚两口子回来上班嘛。
  两位领导还是很有排面的,真就又给要来了一个名额,还是带着入学通知书直接回来的。名额直接给了农场工人那边儿投票的第二名,赵雅丽。海上医科大学。
  她这个名额很好理解,做为赵场长的侄女,得票本身就低不到哪里去,她又在医务室工作了这么长时间,也是正八经为场里做过贡献的。要不是有不少人怕被说是拍领导马屁,她应该最高票的。
  马上都要开学了,两人接到通知书就得马上出发了,赵雅丽还更忙乱一些。人家李小川好歹行李啥的都收拾好,她这边儿都得现收拾,忙忙叨叨的,走的时候背着抱着的东西都没少拿。这回儿也不兴家长送的,场里出了大货车,把林场那孩子和他的家长也都捎上了,家长们都只把孩子送上火车,已经不错了。
  赵雅丽一走,诊所这边儿就少人了。倒也不是忙不来,这不是空出来位置了嘛,就有不少跟着上课学了医的人惦记着要上岗。方淮心还真就信不着他们那些个二把刀。这不是来了大神了嘛。就直接把两位老师给安排到诊所里坐诊了。学校就那么大,二十个老师还十八个老师并不会对教学造成任何影响。诊所里多了两位镇山太岁,那可就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了。
  万刚与李敏慧两个人回来的时候,因为上大学而起的喧嚣已经归于平静,农场又恢复了之前样子,人们都是按步就班的准备秋收了。知青们没有了上大学的指望,之前因为万刚的例子,起了不良心思的也都消停了。不想丧良心,想走正规渠道,结下好从缘各种表现的,也都提不劲来了。都老老实实的在农场趴着吧!
  对于灰头土脑回来的两个人,连多分一点儿精力看一眼的兴致都没有。更不用说会不会有人主动上前帮忙拿东西啥的了。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也确实没啥可帮的,那两人回来,除了身上背着个书包之外,再就啥也没有了。人家自己说是老家日子不好过,把东西都留给家里人用了。至于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就没人知道了。
  回来了,就上班吧。
  司机班已经满员了,不缺人。万刚就被编到了生产队里,跟后来的知青一样,就种地吧。
  李敏慧还想回去当她的养猪场场长,那也不可能的了,因为有人实名举报他们夫妻两个铺张浪费,讲排场……什么的,这也都是事实嘛,当初大排宴席请工人和知青们吃饭的事儿,可还没过去几天呢。全场人都是证人。所以,也到生产队种地去吧。养猪场也别待了。
  这也就是那几位大嫂子没往镇上举报,只告到了场里,内部处理一下就完事了。要是告到上面去,那这事儿可就大了去了,不能这么简单就算完。范书记在夫妻两个写了检讨在全场大会上读检讨之后就是这么说了。然后,两人写的检查就放在范书记的手里了。
  这就是明晃晃的证据,只要两个人再有一点点的错处,把这检查往上一交,他们两口子就等着被□□好了。
  显然,那两口子也都明白是啥意思,所以,一点儿意见都没提,特别干脆的就去了生产队报道。还特别主动的把之前的院子给让出来了,自己又在场边的地头附近起了一间半土坯房,连院子都没有,更不用说园子了。人家说了,要看地。
  那就去呗,谁也不拦着人家积极!
  因为住得远,除了上工和吃饭的时候,平时基本没啥跟厂里人接触的机会,算是彻底被孤立出去的。
  两人回来的时候,啥也没有,口粮走的时候也都带走了。回来又没带回来,钱也不知道是丢了还是怎么着,也没了。刚回来连饭都吃不上了,还是范书记从家里给背了半袋子玉米面儿过去。
  这世上呀,真正傻的人并不多。万刚两口子往地头上一搬,知青们就越发的安静如鸡,老实得跟鹌鹑一样了。高明跟许三喜的工作那叫一个轻松,说令行禁止都不为过,指哪打哪,让干什么干什么,一个个的,乖得咧……
  连带着,林场里和江湾屯的知青们,也都越发的听话了。之前也都被收拾得差不多了,这会儿才发现,他们算幸运的了,最起码李场长和于队长不下死手啊……
  呵呵,这帮子傻孩子哟,你们怎么就忘了那两个被收拾得想跳河都死不了的举报人还在牛棚子里养牛呢?
  日子总算是又回到正轨上了。
  领导们刚刚松了一口气。
  又来事儿了。
  谁呢?
  正是出去上大学的几个。
  也就是刚开学两个多月吧,李小川就往回写信,说啥也不想念了。学校里根本就吃不饱,食堂那饭,别提了,全是粗粮不说,那饼子里都能吃出来石头子儿来,还有那菜,清汤寡水的,连个油星儿都看不着不说,时不时的还能看到虫子啥的,可把他给恶心坏了。
  更让他受不了的,还是学校不怎么上课,上课也不学文化知识,竟是各种精神、文件啥的。听着就闹心。要不就是出去串连,批这个斗那个的。他也干不了那个活儿呀。下不去手。不去还不行,跟着凑人头只看着吧,也不忍心,还过不了良心那一关,一晚上一晚上的睡不着觉。老做恶梦。
  老李接到信,愁的呀,头发都白了。你说这好不容易儿子出去上大学了,以为要出息人了呢。可看这么势头儿,怎么就让他那么心惊胆颤的呢?别说出息人了,这儿子搞不好都得搭出去。
  他就一趟一趟的找领导,你们说咋整吧。
  把赵场长跟范书记给愁的呀,见到老李都往出躲,可躲得了初一也躲不了十五啊。总有被堵到的时候,可领导也没招啊,大学的事儿,他们也管不到那么远啊。
  这一个还没打发明白呢,赵雅丽也往家里写信,说的都是一样的事儿,一个是吃不饱,有钱都没地儿买吃的去,再说也不敢出去买去呀,被发现了要挨批的。再就是学不到东西了。
  孩子往回写的那信上,都是眼泪哭湿得痕迹。
  可把赵家二婶儿给心疼快了,在家里都不知道跟赵二叔闹了多少回了,赵二叔那腰上,都是青一块紫一块的“爱的印记”,得亏是入冬了穿得多,要不然可把人丢大了。
  老李找上来,那还能躲一躲,自家亲兄弟找上门了,赵场长那真是,躲都没地儿躲去。
  能怎么办呢!
  “再坚持坚持。我再想想办法,好歹把这一学期先念完了再说。”好歹是把人先安抚住了。
  可等到放了寒假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