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大清第一作家-分卷阅读178

有“误人子弟”之嫌,遂与他争辩:“先生既然看不起话本,又为何要来见我这个写鬼神话本的人呢?连写史的话本都批判之人,难道还能看上我这种写鬼神异志的?”
  “非也,非也,”那人连番摇头晃脑,大肆批判:“倾城之错,在于重于考据,且招众多文人一同考据,闹得全天下人都知道他写了一本严谨考据的话本。”
  “考据严谨难道不好?”
  “考据严谨,又润色以成故事,进行添加与删改,全篇以赞美始皇,仿佛那是神仙人物,这能好?”他吹胡子瞪眼:“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倒是让人分不_0_qing_0_zhen假,信以为真,岂不误人子弟,误导后人?”
  要么就彻底写假的,假的里面掺合了真的,引人将假的误认为真,这才是他骂倾城的地方。
  蒲松龄作为倾城“笔友”,自为友人开脱:“那是话本,谁会以话本为史?”
  “天下人都在传唱,倒是《大秦传奇》考据严谨,即使是话本,名声传出去,信的人还不知道有多少。”
  “始皇残暴,而百姓生活水深火热,那是事实!若非如此,秦末又岂会生民怨,苛捐杂税、严刑峻法猛于虎!”
  蒲松龄嘲讽他:“看的人都知道这是话本,非史书著作,你说《大秦传奇》有编造故事以假乱真,怎么不说《三国演义》的不是?”
  元末明初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流传至今已经成了文人心目中的话本传奇!
  蒲松龄发现,此人批判倾城,不过是为了引出自己所写的著作胜过倾城。
  经历了多年到处考证野史,寻找民间奇闻逸事,他自称写出了一部惊艳天下的大作!
  那部著作一问世便引人争相传抄,在江南等地流传。
  然而他出现的也太晚了,江南那地方的书肆,已经被倾城、端正先生、初见给占去了,他的著作如同石头坠入了大海,掀起一片水花后便淹没于海水之中,名气竟还没有一个无名小卒“美味不用等”大。
  他不甘心,他这是明珠蒙尘,是倾城挡了他的路!
  他所写的史书,他的骄傲,竟还不如倾城的话本流传广泛!以前倾城遭人骂,写话本,没动过史书,那时候他顶多酸一句“不过是一群看话本的俗人,正_0_jing_0_wen人都骂他”。
  如今倾城写个先秦,惊动世人,文人真相称赞,将他的脸打得啪啪响。他会上门找蒲留仙,也是听闻他与倾城有故交才特意上门。毕竟倾城难找,蒲留仙好找。
  蒲松龄气恼问他:“你持才傲物,也要拿出证明来,我倒要看看是什么样的著作能好被你这么自夸自卖。”
  那人便将自己花费大力气去考据印证的著作给了蒲松龄看。
  那著作的书写方式像极了《史记》,所写的竟是罕见的明史!
  半个月后,远在京城的胤禩,收到了来自笔友留仙的书与信,他将自己做整理的许多教民著作如《日用俗字》、《农桑经》、《药崇书》等都为他捎了来,胤禩看看这些书都挺深入浅出的,很值得作为教化百姓的教科书来使。
  随着这些东西附赠而来的,是另一篇“惊动世人”之作,蒲留仙道“请倾城看看,此书流传不广,还有活路否?”
  他将这麻烦书抛给了胤禩,并附信曰:“此书笔者,欲与倾城比高低。”
  《南山集》。
  胤禩左右要等着收网时间,抱着闲心一瞅,豁!民间还真有人敢写明史?
  我都不敢写明朝话本,不然为什么不写那什么东厂西厂锦衣卫,还不是怕被汗阿玛揍臀穿小鞋!
  大清已经在编写明朝历史了,有汗阿玛指定的文官们共同完成。自明史血案发生以来,竟还又有人有这胆子来私写明朝历史。
  胤禩翻开一看,前文有几篇都还不错,待看到其中几篇,用词犀利,有反意,易煽动民心造成大患。
  他瞪大眼睛:“难怪蒲留仙要问这书还有没有活路,这是比高低吗?这是玩命!”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1)来自百度百科,也是蒲松龄写的著作


第105章 皇上,您管管您儿子啊!
  《南山集》之中,写了一些不该写的东西,胤禩拿到手,是一定会送去给康熙过目的。
  或许蒲松龄猜到他会这么干,他告诉胤禩:“此人年岁不大,看其谈吐确有几分才华,他极重《南山集》之名气,他明知民间流传倾城身份不凡,仍说出‘要与倾城比高低’。”
  询问倾城“尚能活否?”,看似是询问,实则亦有试探之意,或许在蒲松龄心里,他既希望倾城能将这件事给压下去,又不希望看到有人命大案发生。
  江南部分书肆成了渗透的据点,话本近些年盛行,跟风之人不知有多少,亦有模仿端正先生与倾城的佳作诞生,不断地挤压书肆空间,使得《南山集》并不如那人想象中卖得那么好,影响不大,或许可及时止损?
  蒲松龄认为以此人之狂妄放纵,《南山集》被人发现告发不过早晚,越早发现收拾,日后死的人就越少。而对待神交已经久的笔友倾城,他认为倾城“性善,能辩是非”。
  明史案过去那么多年,他们难道忘了那段时间造成的血雨腥风了吗?
  胤禩入宫一趟请见康熙,这回是以自己的身份,可没有打扮成任何人。
  康熙很是诧异,约见他时仍只留梁九功在侧,将其余人都嘱咐去了外头,问他:“平日里见你都是悄悄打扮成马公公挤进来,怎么今儿转性了?”
  胤禩见君父还有心情笑着打趣他,叹息一声:“汗阿玛,儿臣那到个烫手山芋,还是倾城拿到的,这事‘马公公’来不了,唯有倾城亲自来见您了。”
  他将那册《南山集》交给了康熙,正色道:“汗阿玛,此作为民间文人私人写的明史,笔者自称走访各地,核验事实,以成信史,并议论‘南明’,用‘南明’之年号。”
  当然,其中还有篇章写了先帝杀崇祯太子,这些都让康熙自己看去。
  康熙面上笑容凝固,严肃着脸翻阅,一目十行以快速翻阅至后,已是紧抿着薄唇,眉头拧紧。
  “此作,从何而来?”
  胤禩:“倾城之友得之,知倾城乃皇子阿哥,遂送至倾城,请倾城辨别是非,出手阻止其散布传开。”
  《南山集》是否被认为逆书,此作笔者又是否为大逆不道的反贼,得是汗阿玛来定,有些事情不该隐瞒的,胤禩的行动准则便是第一时间上报给汗阿玛定夺。
  “明遗老王夫之的文章,谋逆犯上远在其上,朕未予追究,”康熙淡淡道:“朕对这些文人之容忍,有几何?”
  明遗王夫之,又是一位大家,据说他从先帝年间至汗阿玛在位,一直到死都一辈子没有剃发,死后还有明遗臣之墓。
  文人不服的情况多着呢,尤其越是受到当年良好教育的高层文人,康熙一直都在以收服、拉拢的态度来对待。
  现在的形势是,朝中党争激烈,满臣站队现象严重,汗阿玛希望拉拢任命更多的汉臣为其所用,越是有治世之才的便越珍惜。《南山集》得去查,是让刑部去查,还是让胤禩去查,这性质就不一样了。
  现在就看汗阿玛是打算息事宁人,还是要将事情闹大了。
  前者可维持表面平和,不至于令文人自危,引起鱼死网破之心。后者则以震慑为主,令人心中惊醒,再不敢犯类似之事。
  任何决定,总是权衡利弊,是要利益最大化,当然也要看汗阿玛的心意,万一他要彰显帝王之危,或笔者真的写了他绝对不能容忍的事呢?
  胤禩:“儿臣不知道,您就不能直接告诉儿臣该怎么做吗?”
  康熙想了想,下决定道:“让老四,再去一次江南,此案你别插手,朕转交予老四来办。”
  胤禩一听不用他亲自去一趟,也知道汗阿玛是想让倾城避嫌了。
  就是已经忙碌不行的四哥又多个任务,恐怕真的要像骡子一样哼哧哼哧得干活去了。
  胤禛是连夜被人从四贝勒府请来的紫禁成,一路上还在猜测发生了什么事,宫门锁上了汗阿玛命人连夜召见他,一定是重大的事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