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帝师-分卷阅读48

,似乎做了什么事,坑了闫家。现如今,那对母子都对她恨之入骨,应不会为其遮掩。”
  “好。”寺正当即道,“带上来!”
  闫大郎在牢中愁困多日,愤恨郁积。眼尾爬上皱纹,鬓角生出白发,被酒色掏空的身子愈发瘦骨嶙峋。
  两日后,他便要同充军的刘氏族人一同启程。前者戍北,多少还有归乡的盼头。他却是往西南瘴疠之地,遇赦不赦,至死不能回乡。
  “尔知刘氏女下落?”
  “回寺正的话,罪人只是猜测。”
  “大胆!”
  寺正生怒,以为闫大郎是故意骗他,看向皂吏的目光也极为不善。
  闫大郎跪在地上,面容枯槁,眼中却燃着不灭的恨意。
  “罪人不敢妄言,虽是猜测,实有几分把握。”
  “哦?”
  寺正暂压下怒火,皱眉听闫大郎讲述。待听到“晋王府”三个字,表情立时产生了变化。
  “晋王府?”
  闫大郎点头,道:“自刘红离开,罪人便令家人在城中搜寻。思其未有户籍路引,必不能走远。然多日苦寻未果,最大的可能,便是其已离城。”
  “继续讲。”
  “那几日,正逢晋王府采买奴婢_0_wu_0_nv,官牙私牙闻风而动,更有村人送女进城,刘红极可能伪造身份,被牙婆卖入晋王府。”
  “区区一个弱女,竟有这等本事?”
  “大人莫要小看此女。”闫大郎咬牙切齿道,“其心性狠毒狡诈,最擅博人怜心。罪人兄弟便是吃了大亏,落得个流放下场。其父又是县衙典史,多番伪造户籍文书,她必知晓一二。不能做到天衣无缝,骗过几个牙婆,想是极为容易。”
  寺正沉吟片刻,令皂吏将闫大郎带下去。
  晋王府树大根深,自洪武朝便镇守北疆。虽手持官文,依律办事,堂堂藩王府也不是一个六品京官能轻易得罪。
  然此案关系重大,知道线索,不能不查。
  斟酌许久,寺正提笔写了一封密信,遣人直送怀来卫,交由卫中的锦衣卫镇抚。
  “切记,路上莫要耽搁!”
  “是!”
  护卫领命,飞身上马,疾驰而去。
  寺正并未就此放心,又写成文书,另遣人送回京中。
  他不能查藩王,锦衣卫却能。
  若刘氏女真在晋王府内,无论晋王同宣府之事有没有干系,朝廷都不会放过。甚者,再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自靖难之役,太宗皇帝登基,朝廷先后裁撤藩王护卫,派遣锦衣卫严密监视各藩王属地,稍有不对,即刻便会将王府围成铁桶一般。
  说句不太好听的话,朝廷用封地赋税养着藩王,不怕把藩王养废,就怕养不废。
  遥想洪武朝时的宁王和晋王,何等英雄威风。后人却只能困守一地,动弹不得。
  朝廷如此,藩王未必甘心。
  听说宁王向朝官馈送重礼,希望能恢复王府护卫。晋王表面沉迷声色歌舞,暗地却以仁孝为名向宫中进献道经。
  寺正摇了摇头,知道这些事不是自己该想。当下,了结宣府之案要紧。
  晋王府中,刘红,现下该称刘良女,丝毫不知涿鹿县的风风雨雨。
  自进入王府,她便同另二十个品貌拔尖的少女分到乐坊,随一个杨乐工学习歌舞。
  怀抱满腹野心进府,却被束在方寸之地。别说见到晋王,连晋王身边的内官都见不到。见到的长史司属官,只有王府奉祠。后者只是匆匆扫过两眼,就将她们关在乐坊,随乐工学习,再不过问。
  转眼半个月过去,凭着柔韧的身段,温良的性子,刘良女愈发显得出挑。
  乐工注意到她,令她在宴上为晋王献舞。
  一曲鼓乐,她得了晋王夸赞,赏赐一批绸缎,似马上要跨凤乘鸾。然美梦未醒,她便被从乐坊带走,关入府中最下等奴婢的柴屋。
  “也不打盆水照照,连王妃踏脚的奴婢都不如,妄想得王爷恩宠,简直是笑话!”
  说话的女官,身着圆领窄袖衫,珠络缝金带红裙,居高俯视,用脚尖挑起刘良女的下巴,鞋面上绣着的小金花,刺痛了后者的双眼。
  “委屈了?不知规矩,早该一顿乱棍打死,丢出王府。王妃仁慈,你也该知道感恩。”
  女官收回脚,提着红裙,盯着鞋面,好似碰到什么脏东西一般。
  “好好的一双宫鞋,都污了!”
  刘良女跪在地上,瑟瑟发抖,似被吓坏了。紧皱着眉眼,眼泪鼻涕一并滑下,哭得全无形象。
  “奴婢错了,奴婢再不敢了!求王妃开恩啊!”
  女官愈发嫌弃,满脸轻蔑。
  模样虽好,却是蠢笨不堪,想必用不着多费心思,准备好的鞭子和鸩酒也是用不上了。
  认定刘良女不是威胁,女官放心离开。
  腐朽的木门关上,跪在满是乌糟味的院子里,刘良女久久未动,好似成了一尊雕像。
  待门后响起人声,才缓缓从地上爬起,细细掸掉裙上的尘土,抹去脸上的泪痕,表情平静,同之前判若两人。
  垂下眼眸,想起安排她为晋王献舞的杨乐工,想起女官眼中的轻蔑,想其周围人讥讽,想起自己被带走时,丫鬟如释重负的表情,刘良女双拳握得更紧,指甲扎入掌心,一缕鲜血自指缝溢出,牵成粘稠的细线,慢慢垂落。
  血珠落到地面,滚上一层尘土,再看不出原本颜色。
  弘治十八年五月己丑,锦衣卫指挥使牟斌亲点两名百户,数名校尉,携天子令赶往太原。
  同日,朱厚照头戴乌纱帽,身着麒麟服,坐在诏狱囚室,同杨瓒讲经论史,谈及观政所得。
  “父皇已下旨,命于固原、兰州、环庆等处再行开中法,着两淮、两浙、长芦及四川盐课共备五千万盐引,三月俱换粮秣,以资边储。”
  “五千万引?”
  杨瓒神情微顿。
  假使一引能换五石粮,减去各种折损,五千万盐引至少能换两亿石粮。如此大手笔,难道北边又有战事?
  “殿下,可是北疆不稳?”
  朱厚照奇怪的看了杨瓒一眼,“杨编修为何有此问?”
  “臣只是觉得,秋粮未收,纵有往年积累,一时之间,怕也凑不出这么多粮食。臣忧心有不法之人铤而走险,以次充好,以沉充新。”
  总不能说,朝廷突然换这么多粮,他感到不安吧?
  真为解决军粮问题,当细水长流。这么大的动作,当真像是火烧眉毛,要做一锤子买卖。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事情都不太对头。
  “杨编修之言同李阁老颇为相似。”
  “李阁老?”
  朱厚照点头,接着道:“李阁老还说,所需过多,民有不济,请父皇宽限些时日。”
  杨瓒沉默。
  弘治帝明显没改主意,否则也不会颁发旨意。
  “父皇明白李阁老的苦心,却言时间紧迫,等不得。”
  “时间紧迫?”
  “孤也不甚明白。”朱厚照神情微黯,“然父皇的精神愈发不好,只道其中因由,须得孤自己想明。”
  囚室中陷入沉默,朱厚照很是苦恼,杨瓒脑中闪过一个念头,顿觉悚然。
  莫非天子要撑不住了,担心北边鞑靼趁机进犯,提前做出准备?
  “杨编修可是想到了什么?”
  “回殿下,臣愚钝,亦是不明。”
  就算猜中了,话也不能出口。嘴快的后果,极可能是项上人头难保。
  “哦。”
  朱厚照颇为失望,杨瓒趁机转开话题,讲起他在牢中读过的唐人游记。
  言及边塞风光,唐军雄浑,朱厚照立刻被转移了注意力。
  “马踏匈奴,扬鞭突厥,何等的英雄豪迈。”
  杨编修舌灿莲花,青葱少年朱厚照顿觉热血沸腾。
  谷大用和张永守在囚室旁,同样听得入神,跟着太子殿下一起热血沸腾。
  明朝宦官,有王振刘瑾魏忠贤等奸佞,亦有怀恩何鼎等正直之人。跟随太宗起兵靖难的郑和等,更是战功卓著,名垂青史。
  弘治朝不乏能束身持正的宦官。如接替蒋万,以御马监少监出任宣府镇守太监的刘清,便颇富军事才干。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