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帝师-分卷阅读115

时想起,不免心生寒意。
  “天子当真会如此?”
  李东阳摇摇头,表情有几分凝重。
  比起做太子时,天子变化不小,心思愈发难猜。纵然是做过天子老师,也不敢断言,这位爱玩好动的少年,每日坐在龙椅上,俯视朝堂百官,脑中都在想些什么。
  先帝仁厚,天子纯孝。
  忆起弘治帝临终遗命,李东阳不禁叹息,生出一丝苍凉之感。
  今上不比孝宗皇帝慈爱,反倒如太宗皇帝习武好斗,杀伐果断。
  群臣上疏越频,回应愈是超出预料。长此以往,朝堂纷扰传闻民间,百姓当如何议论?事入奸细之耳,草原得悉,兵祸恐将再起。
  自先秦先汉历唐宋至今,前朝后代,千百年间,凡君臣不睦,都将风波乍起,生出乱局。
  轻者朝堂震荡,君臣离心,小人当道。重者……
  李东阳蹙紧眉心,不愿再想,也不敢再想。
  为今之计,乃是尽量劝说天子,按下朝臣,无论如何,不能让君臣矛盾进一步激化。
  可惜,受条件所限,见不到天子,胸有良策也无法施展。
  当此紧要关头,唯一能无召入宫的杨瓒,竟是归乡省亲,半月不在朝中。
  抚过长须,李东阳眯起双眼。
  早知如此,应提醒吏部的马负图,压下杨瓒归乡省亲的批文。延迟两日,也不会生出这般局面。
  随手翻开一封谏书,见有“近臣”“奸佞”“翰林侍读学士”等字眼,李东阳眉心皱得更深。
  不明是非,乱咬一气,当真是不够添乱!
  保安州,涿鹿县
  站在祠堂前,杨瓒忽有被人算计之感,不禁汗毛倒竖。
  下意识左右看看,确定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牌坊之上,小心按了按后颈,暗道:紧张过度,以致产生错觉?
  “四郎,且上前来。”
  族长身着绢布袍,脚蹬牛皮直缝靴。衣摆距地五寸,恰好盖过靴筒边缘。白发束成髻,以木簪固定,戴无顶香木帽。
  此刻正手持长香,腰背挺直,肃然立在牌坊下。
  “族长。”
  杨瓒未穿官服,蓝袍方巾,唯腰间束黑乌角带,挂天子亲赐牙牌。
  “持香。”
  族中老人点头,同意拆毁牌坊,族人自不会提出异议。只在动手之前,需祭以长香。
  一为惊动祖先,当以正心告罪;二为悬在牌坊上的两具尸身。死于非命,恐有怨气不散。祭上长香,当可送其归入地府,重新投胎。
  无论生前有什么恩怨,人既已往生,都可烟消云散。
  杨氏开祠堂,全族聚于此,外姓本不应在场。
  然推溯前由,查究因果,杨氏老人合议,请孙氏族人前来,同为往生人上香。
  行商不知生死,出族之事自然不可行。现下,死去的行商之女仍是孙氏族人,按规矩,需得如此。
  念杨氏仗义,孙氏族长满口答应。但终未亲自前来,只遣两子代为上香。
  原本,行商的妇人也该前来。怎知族人前去告知,那妇人竟按着胸口坐地大哭,旋即昏倒,人事不省,至今未能下榻。
  真也好,假也罢。
  父亲不知行踪,母亲不愿前来。依照老人的说法,孙氏女不成单鬼也是孤魂。
  同死的表兄尚有一个老仆捻香,而她,却连亲娘都不愿来见。
  “可怜啊。”
  古人重身后事,重孝道亲情。这般狠心的亲娘,实是少见。
  上香之后,族长交给杨瓒一柄铜锤。
  立牌坊不是小事,拆牌坊更有规矩。
  功名坊是为杨瓒所立,又在祠堂前,今要拆毁,必须杨瓒敲下第一块石砖。
  郑重接过铜锤,杨瓒行到牌坊正面。
  自两根石柱上望,扫过刻有探花字样的石牌,凝视精心雕凿的花板,知晓这座牌坊耗费族人多少心血,难免生出几许愧意。
  然而,为全族安稳,也为今后考虑,这座牌坊不能留,必须拆掉!
  “四郎?”
  杨瓒凝望花板,迟迟不动。族长不得不出声提醒:“时辰要过了。”
  族里老人请阴阳生看过,这个时辰最适拆坊,再迟恐不合宜。
  “是。”
  压下骤起的情绪,按照族长指点,杨瓒用足力气,挥舞起铜锤,对准一根石柱狠狠敲下。
  钝声回想,仿似钟声。
  再看石柱,别说砖块,连搓石粉都没刮下来。
  族长皱眉。
  “再敲。”
  杨瓒点头,抡锤。
  当!
  钝声之后,石柱岿然不动。
  “再敲!”
  当当!
  “继续敲!”
  当当当!
  几次之后,族长嗓子冒烟,杨瓒双臂酸软,总算从柱上砸下巴掌大的一片。
  杨瓒呼呼喘气的当,族中选出的几个壮丁上前,搓搓双手,抡起铜锤铁铲,叮叮当当凿了起来。
  片刻间,石粉飞扬,石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细,倾斜。
  “让伯父见笑了。”退后几步,擦去额上汗水,杨瓒笑得无比干戈。
  丢人,两辈子从没这么丢人!
  “四郎读书做官,不用下田,没把子力气也算不得什么。”
  族长收回铜锤,单手提着,无比轻松。时而还挥动两下,似对杨瓒的费力感到奇怪。
  杨瓒抖着胳膊,颤着双手,默默转头,无语泪流。
  自今起,五碗增至六碗,可能多几分希望?
  眨眼间,两根石柱俱被砸倒,花板石匾都没留下。
  “吊过往生人的绳子,不能留!”
  族中老人发话,壮丁再次挥舞铜锤,肌肉隆隆鼓起,将雕凿有花鸟的石板砸成碎块,装入藤筐,盖上粗布,只等运入山中深埋。
  “时辰到,开祠堂!”
  牌坊清理干净,石基都被挖出运走,半块不留。
  祠堂前留下两个深坑,族人排成列,穿过坑间窄路,入祠堂跪拜。
  族长和老人在前,杨枞杨瓒父子在后。
  族中男丁依辈分年纪分离,在祠堂内跪拜。族中女子孩童候在祠堂外,未有特例,不可越过半步。
  杨廉被母亲带来,本该随同辈兄弟跪在最末。未等分香,却被族长遣人领至最前。
  未知内中缘故,杨严氏望着儿子,心头发紧。惊疑不定之下,险些起身冲入祠堂。幸亏被族长家的儿媳拦住,才没破了族中规矩。
  “莫要担心。”杨刘氏按着杨严氏,压低声音道,“你公公和小叔都在前面,还能害廉娃不成?你要是坏了规矩,犯了忌讳,才会让廉娃在长辈前落不是。”
  “可……”
  “听我的劝,千万别犯糊涂!”
  杨刘氏不松手,连声叮嘱。杨严氏面上被劝住,退后两步,望着黑黝黝的门内,仍是心焦。
  先祖牌位前,杨瓒依照老人吩咐,跪在蒲团上,先上香后磕头。
  礼毕,族人带过杨廉。
  “瓒有言告于祖宗,还清诸位长辈做个见证。”
  牵过杨廉,握着冰凉的小手,杨瓒深吸一口,朗声道:“列祖列宗在上,男瓒于堂前立誓,今生不娶,不续子嗣!”
  “四郎!”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呼出声。
  “你这是做什么?”
  “兄长之死,瓒难辞其咎。”
  杨瓒端正神情,声音愈发坚定。
  “瓒今在列祖列宗前立誓,长兄之子既瓒之子,瓒必当视如己出,抚其成人,育其成才。欲考功名,瓒定倾囊相授,助其科举。欲为闲翁,必为其择良妇,置田产,传续家业,绵延血脉。”
  “四郎!”
  杨瓒声音一顿,急着道:“族人之恩,瓒永铭于心,绝不敢忘!”
  “自今之后,凡族中驱策,置祭田,办族学,孝老人,爱孤独,力所能及,绝无推脱。然族人如有违法,行仗势凌人之举,瓒亦将秉公论断,交有司严惩,绝不徇私情!”
  “祖先当前,瓒立此言,诸位长辈可证。有违此誓,必应天责!”
  誓言道完,杨瓒重重叩头。
  在场之人皆被誓言震撼,久久未能作出反应。
  杨枞颤抖着嘴唇,想说儿子傻,却发不出半点声音。
  “四郎,”族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