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汉侯-分卷阅读430

着黑甲,手持长兵,腰佩宝剑,护卫在帝后乘坐的安车旁。随号令下马停步,动作整齐划一,气势雄浑,观之不觉震撼。
  赵嘉策马行在队伍中,远远望见山下土祠,陡然生出一阵感慨。
  在边郡时,他何曾想过会有今日?
  当时所思所想,不过是活下去,更好地活下去,有能力护住亲近之人罢了。
  “请陛下移步。”
  礼官迈步上前,躬身行礼。
  侍中俱着皮弁,手捧弓箭。巫士奉礼器,对面而立。
  刘彻步下安车,着黑色衮服,上织日月星辰,龙火宗彝等十二章纹。腰间佩革带,外加大带,带下垂绅,并以绶系美玉。
  随刘彻向前迈步,冕冠前后的白玉旒珠微微晃动,珠身轻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行到中途,礼官奉上宝弓,并引犍牛。
  刘彻张弓搭箭,袖摆振动,箭矢如流星飞出。
  “祭!”
  犍牛倒地,礼官捧牛首、牛血及五谷祭太一。
  礼乐声起,巫士起舞。
  刘彻亲捧玉牒书,再行郊礼。
  乐声中,群臣拱手下拜,共祀山川群神。
  陈娇拉着刘据,在刘彻身后行礼。
  乐声忽然变得急促,中途加入鼓声,巫士双脚踏地,双手捧天,口中唱出古老的曲调,尾音拉长,似欲将众人带回荒古。
  漫漫长路,沿途荆棘丛生。
  先民们披荆斩棘,艰难跋涉,后人绳其祖武,砥砺前行。
  巍峨山岳,奔腾河川,俱有先人足迹。
  商灭夏,周代商。春秋战国,群雄逐鹿。秦统天下,再到高祖立汉,炎黄子孙永远都在搏涛击浪,奋勇前行。
  鼓声愈发急促,巫士齐声呐喊。
  礼官捧起礼器,高喝一声:“祭!”
  刹那间,鼓声隆隆,犹如石崩。
  刘彻双手交叠,面向祭祠行帝王礼。
  礼毕,鼓声戛然而止。
  巫士停下动作,一阵冷风平地而起,群臣随天子再拜,将兵单膝支地,齐声高喝:“愿陛下千秋万岁!”
  赵嘉站在队伍中,被众人的情绪感染,随之一同高吼。
  此时此刻,众人祭祀的不再是人间帝王,而是传承千年的华夏,起于江河的炎黄。
  “礼毕!”
  封祀礼后,礼官请天子登泰山,行登封礼。
  登山之前,武帝命侍中引刘据上前,另召赵嘉随驾。
  这样的做法,在群臣中引起不小的震动。
  刘彻至今未立太子,诸皇子中,唯有刘据随驾巡狩,足够令人侧目。再携其同登泰山,更在无形中拔高他的地位。
  可以肯定地说,以汉武帝今日的态度,只要刘据不犯大错,凭他皇长子的身份,以及表现出的聪敏,已然是板上钉钉的皇位继承人。
  他是否能始终如一,不因今时今日的一切发生改变,无人能够断言。
  在多数人看到刘据地位稳固时,陈娇、窦婴和陈午则暗怀担忧,前者更下定决心,此次回宫之后,必要为刘据延请老师,好生磨练一番他的心性。
  至于赵嘉,更加出乎预料。
  随天子登泰山是何等荣耀,在场的三公皆无此等殊荣,同为天子心腹的魏悦、李当户、韩嫣和曹时也无这份恩宠,为何偏他能得陛下青眼?
  各种视线刺在身上,再迟钝也能察觉不对。
  何况赵嘉压根和这两个字不搭边。
  行到刘彻近前,赵嘉俯身行礼,心中十分清楚,今日之后,他必会立在风口浪尖,引来群臣“关注”。不想被浪头压下,必须比之前更为谨慎,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
  做得到,他日三公可期;做不到,九卿就是极限,再不可能更进一步。甚者,连今日的一切都保不住。
  这一切的推手,正是刘彻本人。
  该说是天子的信任,还是另有原因,赵嘉想不明白,暂时也不敢去想。行过礼后,依照礼官的指引登上车驾,手握缰绳,为皇帝御马驾车。
  这本该是公孙贺的职责。
  蒙天子钦点,赵嘉别无他法,只能暂充一次太仆。
  好在他出身北地,擅长骑马,对驭车也不陌生。一路挥动缰绳,沿着役夫修整的道路,护卫天子前行。
  车至中途,刘彻和刘据步下车辕,转为步行。
  刘据年龄尚小,走过一段路,双腿犹如灌铅,气息变得不稳。饶是如此,依旧咬紧牙关,紧随刘彻脚步,始终不曾叫累。
  登至山顶,气温陡然降低。
  山下尚觉得温暖,此刻却是冷风浸骨。
  刘据打了个哆嗦,刘彻垂眸看他一眼,礼官立即奉上斗篷,将刘据裹得严严实实。待要捧给刘彻,却被他拒绝。
  方石垒砌的祭台下,刘彻如苍松挺立,衮服被风鼓起,袍袖猎猎作响。
  哪怕风再冷,他始终屹立不动,手持玉圭,面向祭台,再行帝王礼。
  “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兢兢焉惧不任。维德菲薄,不明于礼乐……遂登封泰山,至于梁父,而後禅肃然。”
  声音被风卷起,回荡在云层之中,犹如一柄锋利的宝剑,破开缭绕云雾,直通九霄。
  赵嘉仰头眺望长空,透过浮动的云流,眼前闪过一幅幅画面。
  少年的意气,孩童的玩笑。
  妇人聚在河边,洗衣时不忘看顾孩童,发现哪个调皮,立刻会起身抓过来,按在腿上一顿教训。
  夕阳西下,村寨中升起袅袅炊烟。
  放牧的少年和孩童结伴归来,将羊群赶入栅栏。
  男人们扛着耒耜木犁,抹去汗水,彼此大声说笑;老人们坐在屋前,或是编织藤筐,或是削制弓箭。
  食物的香气飘散。
  老人们须发皆白,却笑得和蔼慈祥。笑容异常熟悉,那是记忆中的长伯同鹤老。
  草原上,几名少年策马驰过,笑着向同伴招手。
  赵嘉用力闭上双眼,压制住鼻根酸楚。阿蛮,阿鲁……这些少年的音容笑貌,永远停格在眼前一刻,再不会改变。
  冷风呼啸,画面模糊退去,赵嘉从记忆中转醒。
  登封礼已毕,刘彻转过身,竟弯腰将刘据抱了起来。
  刘据显然没料到,先是一愣,旋即小脸涨得通红。
  礼官巫士各自垂眼,该整理祭品的整理祭品,该焚烧祭文的焚烧祭文,没事干的索性仰望上天,做出天人正在合一,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的样子。
  赵嘉没这份能耐,唯有站在一旁,等候刘彻吩咐。
  “朕之意,君可知?”刘彻抱着刘据,一边远离祭台,一边说道。
  “臣愚钝,请陛下明示。”
  “朕之子房何言愚钝。”刘彻放下刘据,牵着他的手,笑道,“朕常回想,初见君时是何模样。如今再观,君智超然,远迈群臣。”
  赵嘉早就想过,自己千方百计施加影响,以刘彻的头脑,早晚会发现。因心中早有准备,如今当面提及,倒也不见慌张。
  “陛下智慧绝伦,臣惭愧。”
  “君误解我意。”刘彻停下脚步,不称朕改称我,“非有君在,我未必能参透诸事。自古帝王称孤道寡,最惮无有忠言。”
  说到这里,刘彻顿了顿,随即加重声音:“我之愿,君不改初衷,助我创不世伟业。”
  出刀杀敌,刀锋必先磨利。
  挥剑斩寇,剑身必泛血光。
  这一刻,赵嘉终于明白刘彻的意思,自己的确被推上风口浪尖,却也得到他人从未曾有的机会。帝王亲自将撬动历史的杠杆递到面前,端看他是否有勇气和能力去接。
  机会只有一次。
  纵前路艰难,赵嘉也不想错过,更不能错过!
  “臣遵旨!”
  赵嘉俯身行礼,刘彻探臂将他扶起,畅快大笑。
  刘据仰起头,来回看着父皇和赵侯,以他目前掌握的知识,显然还无法参透,眼前这一幕究竟代表着什么。
  元狩三年四月,天子封禅泰山。
  六月东巡海上,遇方士,查其狡,斩十一人。
  同年十月,天子在巡狩途中下旨,征天下大匠,造大船出海。其目的不为寻仙,而是听赵嘉言及,海上有岛,藏金,量大可采。
  消息的来源,赵嘉自不能说是后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