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姜姬-分卷阅读1071

不错,就是年纪大了。
  公主有将军那等_0_meng_0_nan,怎么会看上这个老叟呢?


第747章 指鹿为马
  秦氏在湘干并不是一等一的家族, 湘干的大姓是毛。跟凤凰台毛氏算得上是同出一系,但早八百年就分家了。
  风迎燕算是熟知这个典故。
  湘干毛氏据说在湘干这个地方有八百万族人。这当然是虚指,据风迎燕来了这段时间四处游历估算,八百万没有, 三四百万倒是有的。
  毛氏还有自己的图腾,仿佛下山之虎。可见此姓在此地是古姓了。
  由古传今,人口繁多,支系庞杂, 所以毛氏在湘干早就不论一个祖宗,各支都有自己的族谱, 除了每年祭祀时是同一天之外,平时各支做什么事, 并不会知会主支嫡系。
  因为毛姓庞大,湘干本地其他姓氏多爱跟毛氏联姻。
  秦氏跟别姓不同,这个姓氏惯例只跟毛氏嫡支联姻。
  可见就算都是姓毛的,也分三六九等。
  秦五公子一家是寄居在毛家的, 每年除了祭祀的时候回家去祭祀祖先之外,秦五就是在毛家长大的。
  不止是他, 他爹、他爷爷、他曾爷爷、他高祖爷爷都是在毛家寄居。
  到现在已经在毛家住了一百四十多年了。
  而且秦五一家跟秦氏的关系反倒不如跟毛家嫡脉亲近。
  风迎燕却无论如何打听不出秦高祖是怎么被毛氏收养, 不曾改姓,却能一直寄居毛家的。
  他有一个猜测。
  他对从人道:“我怀疑秦五一家是遗脉。”从人一听就懂,也跟着发愁道:“这要如何证实呢?历来出宫的公子们去哪里, 只有凤凰台知道。”应该说只有皇帝一家知道。
  现在凤凰台没皇帝, 有公主。让公主查是肯定能查出来的。
  风迎燕却不想费这个功夫。
  “若是我这里派人回去查证, 一来一回的被人察觉怎么办?打草惊蛇啊。”风迎燕道。
  从人懂了,毕竟两人相伴多年,他翻了个白眼:“你就坏吧!”嘀咕道,“怎么比小时候还坏!”
  风迎燕就当没听到。等过了中午,秦五公子邀请他去文会,立刻打扮得好好的去了。
  从人就在屋里看家。
  他一边给风迎燕洗衣服,一边想,其实他也不是不懂。以前阿燕就是这个脾气,他自小长得好,又聪敏好学,不到十岁寻常的大人就辩不过他了,他就爱看低别人,总想着做一番大事业。
  可惜岁月徒长,他把灵武整治得就像房里的盆景,一草一石都照着他的心意生长摆放。
  风家也尽归他手,周围也没什么好让他操心的。
  他年轻时行走各城,走一地,贬一地。都觉得盛不下他的那颗心。
  凤凰台也去过,见过先帝与朝阳公主后,他复笑复叹,再也不肯留在凤凰台,也不肯为官。
  回到灵武后,人人都道他是稳重了,其实叫从人说,他只是灰心了。
  他常在家中叹这世道配不上他。
  从人知道他不是在自嘲,而是真心的感叹。有时也觉得他这副脾气不好,有时也可怜他,盼着这天下能有一个让他激动起来的人。
  终于,安乐公主来了。
  从人也在暗地里问过风迎燕:“你怎么没想过造反当皇帝?”
  ——一个女流都敢想,敢干的事,你为什么没想过?
  他因为他的这句话醉了数天,醒来后就又变了一个人。
  之后,他不但孤身投过去,还把灵武也送给公主。公主想做的事,他从来没有推辞!
  他对从人说:“我要看这天下会变成什么样!”从人觉得,他并不在意这天下是变好,还是变坏。
  ——他只是想看当公主登基,这天下人会是怎样的一张脸!
  到那时,他该能含笑九泉了。
  风迎燕在文会上是十分骄傲的。他的骄傲不是流于表面,而是隐含在言语举止之间透露出来。
  这倒也相当合衬。
  毕竟他是灵武公子。
  秦五公子倒是一副虚怀纳谏的样子,对所有人都含笑温文,像足了老好人。
  风迎燕自从怀疑他是大梁段氏遗脉后,再看他这副作派是越来越眼熟了:这不就是贤人君主的样子吗?
  文会上都是在议论天下英雄的。
  这天下的乱局人人都看在眼里,个个都盼着赶紧有一个英主出现,大家好看一看他到底能不能当皇帝。
  文会开到现在,结果前面被他们议论过的人都下去了。
  有两个死了,一个自甘为奴了。
  唉,英雄难寻。
  风迎燕在文会上起的作用有两个:讲安乐公主的故事;
  再详细解说《祈君书》的来由和内容。
  世人对安乐公主总有许多想像。
  风迎燕也不介意他们是怎么看待猜测公主的,反正这些人的意见一辈子也到不了公主案前。何况还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活到公主登基呢。
  他讲述的公主那就是一个花容月貌,温柔如水,心存大义,被一众凤凰台世家苦苦相逼的可怜人。
  基本符合这些人对公主的猜想。
  前有朝阳公主,大家对安乐公主的想像中第一条就是美貌!必定是一个美人啊!
  但美人有许多风格,朝阳公主艳丽,安乐公主当是楚楚可怜。
  这样才能吸引许多男人追逐。她柔弱不堪,无法招架,才引来这许多艳名。
  毕竟没人觉得云贼与安乐公主之间,是安乐公主强逼云贼。倒过来才是正理。
  至于心存大义,就是说安乐公主不肯让她的私生子做太子,继而登基,现在又写出《祈君书》,要将帝位拱手让出来。
  做皇帝都不动心!这是何等的品格啊!
  至于安乐公主有私生子的事,风迎燕就不止听过一百个人对他说“此必不是公主之过!”
  “必是受人强迫!”
  然后替公主落下痛惜之泪。
  风迎燕跟着他们落泪感叹,回来就对着从人发笑,笑完说:“就像男子必然英武,士人必然君子一样,女子也必然是柔弱堪怜的。”
  就没一个人想过安乐公主也有可能不是这样。
  从人:“前后五百年,你可见过第二个安乐公主?怎么能怪他们?”
  要怪,也该怪安乐公主!明明是此女生得奇怪!从人叹:“那鲁国先王是死得早,他要是还在,也能约束安乐公主一二。”
  风迎燕笑道:“以前没跟你说过。我早觉得鲁国那大王死的蹊跷,他把公主赶走,又接回来,结果公主回来没几天他就死了,公主才举其弟继位为王的。”
  传言中倒是说鲁国先王是奸人所害,多亏安乐公主机巧百变,除了奸人,保下了姜氏。
  他当初也信了。还是最近越想越不对,他认识公主越久,越觉得这鲁国先王的死恐怕……
  从人骇得变了神色,抖着道:“难不成她还弑父?”
  这谁知道呢?
  鲁国那先王早死了,骨头都化成灰了。现在鲁国上下都是公主的臣民,对她信服得不得了。
  风迎燕只要想一想,都恨不能早几十年认识公主!
  公主所做的事,每一桩都叫他耳目一新!
  正是如此,他才相信她可以做皇帝吧?
  一个柔弱的公主送出的《祈君书》的可信度远胜于一个艳丽浪荡的公主。
  文会上早就没有人怀疑《祈君书》了,他们只怕来不及找到贤人,更怕贤人还不知道《祈君书》。
  于是有许多人自动自发的出去替风迎燕宣讲此书。来的人越多,相信此事后出去宣讲的人越多。
  如今不止是江南,江北与江西那里也有人听说《祈君书了》,那是连商人都很少去走的路,竟然有人肯横渡晋江,把《祈君书》的事传过去。
  在李非自甘为奴之后,终于!有人提起了遗脉。
  意思就是说这天下贤人虽多,却都是臣属。君王一职,总还是需要一些天选、天定、上天注定的命运的。
  你没这个命,就是真把机会送到你手里了,你也没那个运道。
  比如包蒸,比如李非,再比如云贼。这三个人的下场难道还不够警示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