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谨言-分卷阅读454

,“黑心资本家”一类的说法更是再没出现,只因工厂给出的薪水,福利,的确是其他厂子不能比的。
最显着的表现,那些外来的打工仔,包括欧洲人,得知一名家化厂普通工人的月基本工资之后,全都羡慕得眼睛发红。每次楼氏商业集团旗下工厂招工,应聘的人都能挤破头。
没多少技术含量的工种,不算工厂福利,每月也有十几块大洋,随着工龄的增长,工资还会逐年增加。技术工种更不用说。
起初,有人心不足的,也闹过几次小范围的_0_ba_0_gong,但今时不同往日,有工会,有各项完善的规章和法律,李谨言不需要亲自出面,一切按照规则来,就算是想抓新闻爆点的记者,也没法睁着眼睛说瞎话。
工钱少?不说国人开办的工厂,对比洋人在华夏投资的工厂,甚至是欧洲和美国本土的工厂,李谨言给出的工资都足够优渥。
工时长?这的确是现实,但工厂也严格规定了休息时间,如果工人不愿意加班,同样不会强制,只不过取消加班费,工钱和福利都不会少,压榨一说,完全无从论起。
除以上两项,还能提出什么?
每天两顿工作餐,加班有晚餐和夜宵,加班费一分不少,还有各项标准福利,就连来采访的记者,都觉得这工罢得有点莫名其妙。
看到_0_ba_0_gong者提出的要求后,大多数人都在摇头。
一个月四十五块大洋,算不上多,厂子里的老师傅基本都能拿到这个数,可进厂才几个月不到,就要和老师傅拿一样的工钱,是不是有点欠考虑?
做一份工,拿一份工钱。
出几分力,得几分报酬。
天道酬勤,脚踏实地的做事,这是老辈传下来的道理。
由于_0_ba_0_gong者的要求有些离谱,加上没多少响应者,只有零星一两家报纸对此做了报道,言辞同之前报道上海英资工厂大_0_ba_0_gong时完全不同。
上海英资纱厂_0_ba_0_gong,起因是一名女工被怀疑偷窃,在没有任何切实证据的情况下,被强制搜身。事后证明这名女工是被冤枉的,可工厂却一点歉疚的意思都没有,反而以一个莫须有的理由开除该名女工。
当地工会出面要求纱厂管理者向女工道歉,并赔偿一定损失。
对方却始终没有回应。
上海市政府闻听消息,也派人同纱厂交涉,依旧未果。
纱厂聘请的华夏经理声称开除这名女工有充足理由,对之前无理搜身一事概不承认,而纱厂的实际拥有者却一直没有露面。
期间,上海的各家报纸一直追踪报道,待到市政府出面未果,彻底激起了民众的愤怒。
工会领导商议决定,_0_ba_0_gong!
最初只是英资纱厂,其后规模逐渐扩大,包括所有英国人出资的企业和工厂,都被波及。上海几家英资船运公司的华夏海员全部拒绝出海,声援纱厂女工。
货物堆积在码头,每天的损失都在增加,为了减少损失,货主不得不另外选择船运公司,廖祁庭和宋家合办的船公司趁势而起,赚了个盆满盈钵。
_0_ba_0_gong持续了两个多月,直到英资纱厂的厂主亲自出面,向女工道歉,承诺重新雇佣她,并赔偿给她一笔损失,工人们才在工会的组织下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在这场_0_ba_0_gong运动中,在华英资企业损失最大,尤其是纺织纱厂和船运公司,有三分之一在_0_ba_0_gong中倒闭。其他欧洲企业和美国工厂虽有部分波及,基本没太大的损伤,反而因减少了竞争对手,利润有所增加。
国外报纸也对此次_0_ba_0_gong事件做了报道,国际工会组织对_0_ba_0_gong表示同情和支持。苏俄成立的第三国际也对此十分关注,弗拉基米尔发表了讲话,支持华夏工人团结起来,为争取合法权益而斗争!
看到报纸上转载的这篇讲话,李谨言摸摸下巴,该说弗拉基米尔同志的“思想觉悟”已经达到一定境界了吗?他在讲话中说的是“华夏工人”,而不是“全世界工人”,是故意的吧?
对于上海的_0_ba_0_gong事件,李谨言最初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可在上海的情报人员传回消息,纱厂_0_ba_0_gong实属偶然,英国人开办的船运公司卷入其中,背后却有宋家的手脚。
打击对手,同时发展自己,这种手段的确是宋武习惯用的。想想英国人曾经在华夏的所作所为,宋武的手段,着实算不上什么。
至少,华夏没因为赚不到钱就往大不列颠运_0_ya_0_pian。
否则,光是丁肇研究抗痉挛止痛药的“附带品”,就足够让约翰牛好看。
屋内很安静,屋外的丫头们也没有说笑,而是聚在一起,做起了针线。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李谨言抬头看了一眼挂在墙上的自鸣钟,加快了看文件的速度。
小豹子说不要去接他放学,李三少可没答应。
又过了半个多时辰,李谨言放下笔,单手捏了捏后颈,抻了几下胳膊,掀开毯子下床,房门被从外边推开,楼少帅迈步走了进来。
“少帅,你怎么回来了?”
“……”
楼少帅站定,没说话,李谨言意识到这话问得有点不对,扯扯嘴角,转移话题,“学堂今天只上半天课,我等下去接睿儿,少帅一起去?”
“……”
“少帅?”
“我去。”楼少帅把李谨言捞起来又“丢”回床上,“你留下。”
“不是,少帅,这怎么说的?”
李三少的问话没得到回应,直接被毯子包成一团,楼少帅单手撑在床上,拍拍李谨言的脸,眸子深黑,声音低沉,“留下。”
对视两秒,李三少老实点头。
自鸣钟恰好在这时敲响,李谨言在毯子里动了动,楼少帅直起身,又拍了他的头一下,“听话。”
李三少:“……”
好歹他也是这么大岁数的人了,这样的语气和动作是怎么回事?
无论如何,李谨言还是没能去接楼二少。
在楼少帅接楼二少回家的途中,兄弟辆进行了一番简短却意义深刻的对话。
“睿儿。“
“大哥。”
“你和母亲说,要我来接你?”
“没有。”
“……”
“我只说天气寒冷,言哥不宜外出。”
“做得好。”
“恩。”
“以后继续。”
“是。”
对话结束,楼氏兄弟沉默到家。

第二百七十二章

十二月十一日,动画片《光头船长》第二部上映。
与此同时,根据动画片改编的真人版话剧也在关北剧院开场演出,一连二十五场,场场爆满。剧中那个貌似凶恶却充满了正义感的船长形象,登上了《趣谈报》增刊,报社编辑模仿《名人》封面,为光头船长“拍摄”了一张半身照,还制作了一篇“专访“。
让人没想到的是,增刊的销量格外“火爆”。光头船长的照片,尤其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随着影片被京津沪等地各大影院接连放映,光头船长成了华夏南北家喻户晓的人物。
无论是动画片还是话剧中的主角,那颗亮闪闪的光头,总会让人产生某种联想,尤其是报纸上的照片,把船长外套换成总统礼服,完全就是动画版的“楼大总统”。
当然,船长要比总统年轻一些。
有好事者将第一期《名人》封面和报纸上的照片做了对比,然后,什么都不用多说了。
李谨言不知道方氏兄弟在设计主人公形象时,是否以“真人”做了参考,据说主要的灵感来源于未来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之父。无论如何,到底是自己的公司,手下人出了纰漏,李三少这个做老板的必须兜着。
“大帅,这个,那个……”
看到楼大总统摊开在桌子上的两份报刊,李谨言词穷,想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