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清和-分卷阅读48

么人?总觉得有些熟悉。这样的人,他若是见过肯定不会忘,没有印象……难道是因为他的气质很像沈千户?
边军身上都带着一股杀气,似沈千户这般的杀神却是绝无仅有,少之又少。
无论边军还是_0__0_zi,见过沈瑄的,对他一身的煞气都是记忆犹深。边军还罢,尤其是_0__0_zi,经过几个月前北边诸王联合扫荡,就算没见过沈瑄,也听过他的凶名。一旦遇上,远远都要绕道走。
在这一点上,不说杨铎,即便是戍守开平卫多年的卫指挥使徐忠,也未必有沈千户的名气大。
所以说,出名要趁早,美名如方孝孺,用放大镜考察官员的洪武帝都叮嘱孙子,这个姓方的会是朝廷的栋梁,绝对的忠臣,应当重用。凶名则如沈瑄,经过几次与_0__0_zi作战,名声早已传遍整个北疆。
孟清和站在厢房门口,一脸的沉思,
之前为他通报的总旗上前,“孟百户可还有事?”
“无事。”
“既如此,天色不早了,百户还是早些离开吧。”
里面那两位都不是善茬,商量的事情又是机密,能见孟清和已经让人意外,若是不小心,孟百户说不准会吃挂落,自己也得不了好。
谢过对方提醒,孟清和低声问了一句,“那位杨千户看着脸生?”
总旗迟疑了一下,暂时隐去了杨铎燕山护卫的身份,只告诉孟清和,杨千户是从全宁卫调来,归于宋都督麾下。
“多谢告知。”
孟清和笑笑,知道总旗话意未尽,却没继续追问。依目前的情形,宋都督应该还不知道这位杨千户同沈千户“交情”不错。
走出千户所,天空中又零星飘起了雪花,雪花中夹着雨丝,愈发的冷了。
临近四月,边塞的气温仍不见回暖,这样的雨加雪是常事。孟清和不敢耽搁,立时加快了脚步。身上的伤刚刚好,再受凉,怕是会真的留下病根。
健康的身体是最大的本钱,真成了个病秧子,什么实现人生理想,什么试着努力,全都是笑话。
雨雪越来越大,半路竟下起了冰雹,指甲盖大小的冰珠子砸到人身上,生疼。
幸亏孟清和跑得快,先一步回了家,否则会被堵在路上。
屋内没有火光,孟虎和孟清江今天都在城头轮值。
孟清和跺跺脚,点燃了烛火,借着亮光扯开被淋湿的外袍,换上一件棉布短衫。搓搓手,走到灶房里升起了火,蹲在炉子前吹了几下,被咽呛得直咳嗽,屋子里总算有了些热气。
往大锅里添了水,四下找找,奢侈的舀起半碗白面,切了一小块肉,拽了几根野菜,打算下一锅疙瘩汤。
这是孟清和到边塞之后才学会的手艺,也是孟十二郎做出来的东西中,除了肉汤,唯一能下口的。
按照孟虎的话说,孟十二郎天生富贵命,不是干活的材料。别看他笔头不错,说得头头是道,实际操作起来,就一句话,惨不忍睹。
面疙瘩在热水中翻滚,撒上盐,盖上锅盖,也不管是否会成一锅面糊,总之,能吃饱肚子就成。
柜橱里还有两张荞麦面饼子,已经冷了,孟清和试着咬了一口,还成。
灶房里暖和,孟清和搬个木墩,捧着个大碗,咬着一个荞麦面饼子,正打算开吃,突然听到有敲门声。
擦擦嘴,这个时候会是谁?轮值也不是这个点。
放下碗,起身去开了院门,看到站在门口的人,孟十二郎愣了一下。
“千户?”
沈瑄身后只跟着两个边军,武官服已是淋湿了。
孟清和忙把人请进屋内,找出几块干布巾,又点了一盏油灯,屋子里亮了许多。
“百户莫见怪。”一名跟着沈瑄的边军开口说道,“千户夜里巡城,遇上下雨雪,知道孟百户住在这里,借个地方躲躲。”
“哪里。”孟清和忙道,“千户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
心下却在奇怪,沈千户不是在同杨千户商量事情,怎么转眼就巡城了?况且巡城就带两个人?还是其他人都在附近躲雨?
疑惑归疑惑,不该问的,孟清和从不出口。
谨慎无大错。
屋里没烧火盆,大雪冰雹一时间停不了,孟清和想去灶下烧些热水,一个边军忙起身跟了过去,看到锅里的面汤,问道:“百户还没吃饭?”
“刚吃。”
“这锅面糊是百户做的?”边军笑呵呵的说道,“闻着可真香。”
“……这是疙瘩汤。”
边军:“……”
两人相顾无言,沈千户却在这时走了过来,没说话,自动自觉的找出一只大碗,递到孟清和面前。
孟百户眨眨眼,这是要作甚?
沈千户表情不变,动作也不变。
半晌,孟十二郎总算反应过来了。
接过碗,舀起一碗疙瘩汤递过去,看着沈千户不用筷子,直接对着碗沿,动作中仍找不出一丝粗鲁。
孟清和半天没说出话来。
沈千户站在自家灶房里喝疙瘩汤?
这世界果真玄幻了。
沈千户放下碗,“孟百户手艺不错。”
孟清和表情很微妙,之前和他一起走进灶房的边军表情更加微妙。
这话真不是反讽?
雨雪渐渐小了,沈瑄起身离开,推开房门,冷风卷着残雪吹进屋内,雪光中,黑色的双眼比夜色更深,“近日行事谨慎些。”
孟清和抬起头,沈瑄已迈步走进了茫茫夜色之中。
四月,燕王自南京归藩,途中闻听朝廷以私印宝钞的罪名缉拿湘王,湘王不愿受狱吏侮辱,一家举火自焚的消息,当着众人的面喷出一口鲜血,晕了过去。
很快,北平和南京都得到了燕王病重的消息。
特地率兵赶到北平的宋忠等人,同南京的建文帝一样,怀疑燕王病重是假,此举不过是掩人耳目,另有图谋。奈何建文帝不听卓敬等人劝告,没将燕王留住,纵虎归山,即使怀疑也无法马上求证。
朝中有识之士都不明白建文帝到底在想些什么。大好的机会送到面前,竟然白白放过!真的顾念亲情,怎么湘王一家都壮烈了,也不见建文帝眼睛眨一下,回头又计划对岷王下手?
双重标准?
还是真的分不清轻重缓急?
对皇帝怒其不争的人中,就包括燕王妃的亲哥哥,燕王的大舅子,魏国公徐辉祖。
几次进谏不成,徐辉祖有些意冷,独坐家中,闭门谢客,同时对外宣称,他也病了。
皇帝亲自派人前去慰问,也不见徐辉祖的病况好转。不怪魏国公如此,帮着皇帝防备自己的妹夫和侄子,想方设法的出主意,结果皇帝就是不听,谁心里都不会好受。
徐辉祖的弟弟徐增寿见不得大哥这个样子,在家中抱怨了几句,被徐辉祖喝斥之后,嘴上不说,心中到底存下了怨气。出府时,恰好遇上了曹国公李景隆,被撺掇两句,跟着李景隆直奔南京城的风化场所,一夜未归。他舒坦了,徐辉祖却气得脸色发青,若非正在“病中”,绝对会亲自把徐增寿抓回来,家法伺候。
魏国公是假病,监察御史曾凤韶和户部侍郎卓敬则是真病,喷血成了家常便饭,不病也得病。
朝廷仅有的几个猛人接连倒下,齐泰黄子澄等人只会纸上谈兵,余下的鹌鹑们早被燕王吓得没了胆子,再没人上疏弹劾燕王对皇帝不敬。
四月中旬,燕王的仪仗抵达北平,世子亲自出城迎接。抵达北平不久的宋忠也在迎驾的队伍之中,在他身边,还站着北平布政使张昺和都指挥使谢贵,连采访使暴昭都是一身公服候在路旁。
燕王府的防卫如铁桶一般,想探明燕王真病还是假病,现在是最好的机会。
不想燕王压根没露面,仪仗直接进城,跟在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