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清和-分卷阅读115


在军中,高阳郡王和朱高燧并未受到多少优待,同样是战场冲锋,以首级论战功。若非张玉朱能等将领再三进言,燕王八成会让两个儿子去基层体验生活,从小兵做起。
朱高煦按了一下朱高燧的肩膀,手下用力,低声道:“一切听父王的,记住了?”
朱高燧点点头。
自从父王起兵,世子和二哥都变了许多。在真定城时,二哥偶尔会提及那个孟十二郎在前往南京途中说的话,话中有赞赏,还有几许复杂。
朱高燧想不太明白,干脆不去想。
南京的皇帝还坐在龙椅上,德州还有朝廷的大军,将来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
真到了世子与二哥争锋的那一日,再决定也不晚。
大帐中,燕王先将南京和德州的密报说于诸将,话中重点提及了魏国公徐辉祖和都督平安。
徐辉祖是徐达的儿子,虎父无犬子不适用于李景隆,却适用于他。
“当初在北平练兵,论战术谋略,魏国公同孤是旗鼓相当。”
燕王对徐辉祖是佩服,对平安则是完全的忌惮,说话时也不太客气。他对平安多有提携,结果这小子回头帮建文帝对付自己!
“平安竖子,随孤作战多年,屡次出塞,若为先锋必为大患!”
说完这两位必须注意的人物之后,诸将的表情都变得分外严肃。
紧接着,燕王话锋一转,“此二人虽勇,然李九江等却皆匹夫,南军虽众,却将帅不专,政令不一,不足为惧!”
独木难支,几个人的勇猛不代表什么。南军人多,粮多,武器精良,又能如何?抢来就全都是咱们的!
“甲兵粮饷,适足为吾资耳。”
简言之,不用怕,跟着孤王有肉吃!
燕王以这句话结束了演说,朱高煦和朱高燧带头为老爹捧场,拼命鼓掌,眼含激动的泪水,巴掌拍得通红。
帐内诸将也是举臂高呼,王爷英明!王爷千岁!
从大同赶来的沈瑄,带着滕聚在帐外求见,正好听到朱能这个大嗓门带头高呼,“抄家伙,抢他X的!”
沈瑄很镇定,滕聚却是脚步一顿。
这是燕王大帐,造反团伙根据地?
能扯旗造反的,果然都不是寻常人。
南京
建文帝看过李景隆送来的奏疏,眉头紧蹙,半天没说话。
齐泰和黄子澄被罢官,轻易不得出入宫闱,建文帝只能从他人那里咨询意见。尚未离京的魏国公徐辉祖和驸马王宁同时被召见,得知李景隆奏疏上的内容,两人都沉默了。
“魏国公以为如何?”
有了之前的经验,朱允炆对李景隆整个人都打上了一个问号,他送上的奏疏更不敢轻易相信。
徐辉祖沉吟了片刻,开口说道:“曹国公派出一万步卒,以指挥滕聚率领进兵大同,应是实情。”
换言之,除此之外,什么进攻大同以弱燕军,什么兵士力战斩首千余,都是扯淡。
建文帝转向王宁,王宁对徐辉祖的意见表示赞同。
李景隆的奏疏摆在案上,君臣三人相对无言。
少了黄子澄这个举锤子的,建文帝脑袋上的坑立减。认清了李景隆的草包本质,采取了一系列雷霆手段,却仍无法弥补之前犯下的严重错误。
为了面子,建文帝没有撤换李景隆的主帅位置,本以为有了武定侯等人的加入,朝廷的大军应能扫平燕军。可是现在,建文帝不确定了。
他发现李景隆不只是个草包,脑袋上的坑比自己都多。
这样的人坐在主帅的位置上,果真没有问题?

第七十一章 解决后患一

建文二年,二月底,燕王回到北平,比预期迟了十日有余。
拿下居庸关,燕王原本心情不错,想着快点回家,派人到草原上去探探情况,解决朵颜三卫闹饷的问题,不想途中接到徐忠送出的消息,“安陆侯吴杰袭真定。”
一旦真定有失,必为南军所趁。
徐忠野战一流,防守同样不弱。一边派人送出消息,一边加快修筑城防。耿炳文留下的工事被完全利用起来,该加固的加固,该重修的重修,真定城不说固若金汤也差不多少。
当初燕军围城,火炮轰了几日都拿不下城池,换成吴杰照样不行。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何其爽也。
徐忠站在城头,对着城下的南军冷笑,吴杰,有能耐你就攻城!人再多某家也不惧!
城外,安陆侯吴杰浓眉深锁。
几个月前,耿炳文被燕王围困真定城中,他曾带兵驰援,不想城砖都没见着,就被朱能率领的骑兵打了回去。
吴杰吃了败仗,被朱能揍得鼻青脸肿,下令向永平退却。
打不起总躲得起吧?结果这也不行,朱能紧追不放,一路追到永平城下。
想据城防守?朱能一撇嘴,你以为自己是耿炳文?长刀一举,兄弟们跟某家一起上,先砍了再说!
朱能是敢率三十骑兵冲击十几万大军的猛人,吴杰如何能抵挡得住?
手下士兵又毫无战意,吴杰拼尽全力,也被砍得丢盔弃甲,损兵折将,撵回了南京。
吴杰回到南京不久,耿炳文也被皇帝撤换,李景隆走马上任。
安陆侯顿时仰天长叹,真定保不住了!
但凡稍微了解李景隆此人,都不会把号令几十万大军的帅印交给他。无论多少军队,都得让这小子赔进去!奈何皇帝的心腹都是空谈的腐儒,没有知兵之人,这不是明摆着给燕王送菜吗?
愤懑之余,吴杰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对着齐泰黄子澄等人一顿臭骂。
“竖儒误国,该杀!”
始作俑者黄子澄的确该骂,齐泰却着实有点冤。他的确曾经蹦高反对黄子澄的馊主意,无奈皇帝不听他的。
战况果如吴杰所料,北平没打下来的,郑村坝战役也输了,五十万大军几乎都赔了进去。李景隆丢下大军,带着帅印连夜奔逃,还串通黄子澄隐瞒朝廷,临阵脱逃没丢了脑袋,更是加官进爵,得了太子太师的荣誉头衔。
安陆侯同武定侯等老将凑到一起,谈及如今战场局势,无不摇头。
“陛下偏听误信,罢免齐黄等人官职,仍留在京城,迟早是个祸害!”
按照吴杰和郭英等人的看法,就该把齐泰黄子澄等人一刀宰了,再领大军北上讨燕。
燕王不是打着朝中有奸臣,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吗?
如今奸臣都给杀了,他还有什么借口?不罢兵就是实打实的造反,皇帝一道诏令,天下镇兵均可讨之!
皇帝对付起叔叔干脆利落,偏偏在这件事上心慈手软,犹豫不定,死活不肯落下杀大臣的声名。殊不知,经过削藩一事,皇帝仁慈的名声早就打了个折扣。
更让吴杰郭英等人担忧的是,朝中勋贵对皇帝日渐冷淡的态度愈发不满。都是从洪武朝挺过来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却比不上一群只会清谈的腐儒?
只要皇帝多少有点脑子,就该明白,比起那些腐儒,这些荣耀和身家性命都系于皇权的勋贵才更值得重用。可惜皇帝一心只捧着那些腐儒,把朝中勋贵全都踹到墙角,一脚不够再补一脚,全都画圈圈玩去吧!
勋贵对建文帝不满已久,以左都督徐增寿为代表的燕王派私下里活动频频。除了勋贵,还经常到谷王家中蹭饭,连关押齐王的地方偶尔也会转上两圈。
一股暗流开始在南京涌动,许多人摇摆不定。
跟着建文帝注定没办法出头,投靠燕王,就一定可行吗?
徐增寿也曾想拜访一下安陆侯,却被吴杰以各种借口推脱了。饶是如此,吴杰心中仍有一丝不确定。
皇帝为了面子,硬是不把李景隆的帅印收回去,还继续加大赏赐,任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