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清和-分卷阅读456


领队举着喇叭,详细介绍武阳侯府建成时间和来历。

多数人听得津津有味,队伍最后末尾的一个人却显得心不在焉。

白衬衫,套头毛衫,休闲裤,俊秀的面容上架着一副银边眼镜。嘴角微翘,即使没在笑,也会让人觉得亲切。

“孟头儿,好不容易出来一趟,给点精神。”

“想让我精神?”

孟清和挑眉,似笑非笑,说话的男人立刻闭嘴,呵呵干笑两声,头儿心情不好,莫要打扰为妙、万一他要挖坑给自己跳,理都没处说去。

耳边的嗡嗡声没了,孟清和仍不显得轻松。

自从年会当日,他莫名其妙的摔了一跤,在家里躺了两天,脑子里时常会闪过一些奇怪的画面。

古战场,皇宫大内,黄沙漫天,碧波千顷。

如火龙一般的军队,云帆蔽日的船队。

还有手执长刀、身披玄甲的将军……

若不是看过心理医生,得到肯定答案,他一定以为自己疯了。

压力太大?

去X的压力太大。

驻足半晌,同队伍已有一段距离。

孟清和给助理发了一条短信,随即转身,自走自路。

穿过长街,人潮渐渐稀少。好似从喧闹世界瞬间回归平静。

路边一块牌子上写着游人止步。

孟清和向远处张望,看到门上的匾额,“兴宁伯府……”

喃喃念着三个字,用力捏一下额角,总觉得格外熟悉。

脑海中仿佛有个声音在告诉他,过去,走过去,前方一定有什么在等着他。

上前两步,悬有兽首的大门忽然开启,伴着门轴的吱呀声,一个修长的身影闯入视线。

玄色风衣,勒出劲瘦腰线。身姿挺拔,仿佛一杆长枪。

浓墨一般的眉眼,挺鼻红唇,行动间,好似有无形的煞气在蔓延。

男人侧首,正跟身边的两名黑超说些什么。说话间,突然眉峰一动,笔直向孟清和看过来。

捂住额头,孟清和低--吟一声,再抬首,男人已大步向他走来。

越近,心跳越快。

“沈……瑄?”

两字出口,孟清和愕然。

不及思考,温热的掌心已覆上面颊,随即,是将一切湮灭的冷香。

陌生,却又无比的熟悉。

“好久不见,清和。”

回忆的闸门打开,历史穿过百年。

记忆好似洪水,一幕幕,一页页,瞬间充斥脑海。

良久,孟清和伸手,用力扣住男人的手腕,望入深潭一般的眸子,清晰看到,那片深黑中有自己的影子。

“清和?”嘴唇弯起,“我记得,你喜欢叫我十二郎,国公爷……”

余下的话,再不能出口。

唇被堵住,眼却未闭。

时光卷过历史的沙尘,尘封的记忆开启,凝眸间,刹那即是永恒。



第238章 番外四

杨铎放下文件,扯松领口,疲惫的靠在椅被上,捏了捏额头。

一缕额发垂落,压在眉尾,黑色的双眸更添一抹冷色。

人前,他极少露出疲态。前世如此,今生亦然。

唯一的一次,已深埋在记忆中,每次想起,都如生生撕开一道血痕,痛彻心扉。

宣武十一年……

杨铎站起身,走到窗前,俊美的面容映在窗玻璃上,双眸黑沉,神秘,却也带着一丝黯然。

“该下雪了。”

低暔声音流淌在室内,像是开启记忆的钥匙。

岁月像一条沙河,缓缓流淌,将杨铎的思绪带回遥远的几百年前……

云层低压,鹅毛大的雪花洒落,纷纷扬扬,染白北疆。

兴宁伯府前,白幡高挂,白色的灯笼,被卷在风中的碎雪砸中,发出一阵闷响。

诵经声同木鱼声交杂,伴着飘渺的烟雾,萦绕在灵堂之前。

杨铎一身素服,伫立堂前许久。通身的冰冷,发已雪白,身姿却仍挺拔。

“侯爷?”

杨铎已不是锦衣卫指挥使,受封侯爵,享双倍俸禄,仍辖北镇抚司事。如今的锦衣卫指挥使,不过是他手中的一把刀,正如他之于天子。

这把刀,没有刀鞘。

上前一步,即是地狱,退后一步,更会万劫不复。

刀不能有思想,只能依照持刀人的命令劈砍、杀戮,直到刀身折断那一天。

手探入怀,紧紧攥住一只荷包,力气大到几乎将里面的木哨捏碎。

杨铎脸上没有泪水,双眼却是赤红。刚刚出声的锦衣卫指挥使忍不住打了个哆嗦,退后半步,不敢再言。

祭拜的朝官员来了,又走了。

只有杨铎,久久立在灵前,像是一座塑像,不出声,也不离开。

“杨侯。”

苍老的声音,略显伛偻的身影,终于引得杨铎转眸。

“白厂公。”

白彦回推开—欲—搀扶他的小官宦,“咱家还没老到那份上。”

“白厂公来祭奠兴国公?”

“是,咱家拼一条老命从南京赶来,就为见国公爷最后一面……”白彦回的声音变得哽咽,“不承想,还是没见着啊。”

说着,似禁不住悲伤,泪洒衣襟。

“郑公公走了,侯公公走了,前年,王公公也没了。如今,跟着先帝起兵的老人就剩咱家一个孤鬼……他们走,咱家好歹还说上两句话,国公爷这一走,却是……”

触景生情,说到伤心处,白彦回泣不成声。

杨铎没有说话。

见多了生死,已有些麻木。

家人,同侪,宿敌,对手,一个一个离去,只给生者留下无尽的寂寞。

成国公,魏国公,定国公,武阳侯,武安侯,兴宁伯……多少威名赫赫的勋贵武将,没有血洒战场,终究敌不过岁月。

太宗,高宗,平王……余下赵王,年过古稀,仍执意出海,今上多次劝说也无济于事。

或许,赵王才活得最洒脱,最肆意,也最快乐。

白彦回没有离开,和杨铎一起留在灵堂,像是在悲伤,又像在缅怀。今天来送兴国公,明日,说不准就轮到自己。

勋贵武官,熟悉的,不熟悉的,逐一在堂前走过。

文官来的不多,却十足的有分量。

六部天官,三位阁臣,内阁首辅杨士奇亲书一篇悼文,不经他人之手,亲自送到灵前-焚-化。

“兴国公一走,人生将何等寂寞。”

同杨铎一样,杨士奇极少在人前失态。从永乐朝至今,纵观朝中大员,能同他一般历经三朝而屹立不摇,不能说没有,实是少之又少。

在文臣中,除了前户部尚书夏元吉,只有杨士奇“敢于”同孟清和真心相交。

现如今,永乐朝的武官逐渐凋零,只余英国公等寥寥数人。文官也多是新面孔,如杨士奇一般的老人已是凤毛麟角。

等到他们离开,永乐朝的辉煌,终将沉入历史,被后来者取代。

悼文在火舌中化为灰烬,杨士奇行礼,转身离开。

自他之后,来祭拜的文官渐渐增多。

不耐烦看这些人作态,白彦回起身离开,杨铎也没有再留。

临走之前,他松开手指,将荷包连同里面的木哨一起送进火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