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我儿秦始皇-分卷阅读115

雪冻死之前找到了当地人借宿保命。
  因为这场风雪,原本热血上头,一心想在冬天赶到白令海峡并前往美洲大陆的嬴子楚一行人都蔫儿了,全都乖乖待在室内一直等到冬天过去,在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再次踏上征程。
  ……
  嬴子楚一行人的遭遇,赵馨可不知道。
  她如今正忙着与秦墨一起改良冶炼高炉,空余时间还要负责教导厨房的人酿造白酒,蒸馏酒精用于消毒。
  除此外,一些看到秦国主干道道路通畅后带来的好处,也想在自己郡内修建公路的奏疏,也从秦国各地飞来,几乎堆满了赵馨的案头。
  赵馨看着这些奏疏头痛不已——
  她倒是想在秦国修路,甚至想让水泥路铺满秦国各地,可关键是没钱啊!
  堆肥、施肥的办法全国范围内推广不久,想要看到成效至少要等到明年,如今国库根本没多少钱粮,还得留着预防打仗,怎可能用来修路?


第76章
  但修路带来的好处是清晰可见的原本因为交通成本, 而不得不放弃的,属于雍城之外的城市的动物宰杀后的内脏,也可以在腐烂发臭之前运送到雍城,成为制作肥皂的原材料。
  虽然那种卖给贵族的香皂, 仍是材料紧缺, 但肥皂的价格却降了下来。
  同时, 客户群体也变多, 赚到的钱同样变多了。
  不但如此,交通便利的最大好处——
  可以将一个地方富余, 甚至多到泛滥、毫无商业价值的物品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从而达成盈利, 促进经济流通,让整个国家都活起来的目的,也已经被秦国的权贵大臣们看到。
  毕竟如今屹立在朝堂之上的权贵与少数官员们,本身也像是赵馨一般拥有食邑与封地。
  自己的封地富裕了, 他们自己也能得到更多的税收不是?
  于是这群人,同样在朝堂上提出了修路的请求。
  赵馨自己不想修路吗?当然想,但还是那个问题, 没钱。
  她扫了一圈说话的权贵官员们, 笑了笑,直接将这个难题抛给了他们:“水泥配方简单,并不算贵,你们若是真的想要修路,其实可以自己花钱买水泥,在农闲的时候花钱雇佣百姓去修路就好, 只要提前写上一本奏疏, 本宫自会批准。”
  此话一出, 众人哑口无言。
  让国家出钱,和自己花钱修路,那还是完全不一样的。
  除了极个别愿意自己花钱的,大多人都放弃了再请求赵馨下令全国修路的想法。
  赵馨直接将国家缺钱,暂时不能修路的事儿告诉了百姓。
  这种事公布出去也不会带来不好的影响,甚至于告诉百姓的好处远远大于坏处,她为什么不告诉?
  她需要让百姓知道,自己与国家是命运共同体,国家出问题,他们的生活以及可能享受的好处也会受到影响。
  这是现代很常见的家国思想,但在这时并不存在百姓心中。
  但这种想法,会让百姓与军队都更有凝聚力。
  虽然贵族与官员们,觉得这样做会让朝廷颜面大失——
  他们似乎认为,朝廷必须是无坚不摧的,才能让百姓真正信服他们的统治。
  但事实上……
  赵馨想到了其他国家,对此不置可否。
  但消息虽然告诉百姓了,赵馨却并未放弃修路的想法。
  而且,她已经找到了赚钱的法子。
  玻璃与镜子。
  水泥与肥皂都拿出来了,玻璃与镜子怎么可以缺席?
  在战乱时期,水泥很难赚钱,仅仅凭借肥皂香皂这一种暴利商品,赚到的钱显然没办法让一个国家铺满公路。
  虽然还有吕不韦之前搞出来的软玉膏与琥珀油等商品,但这种寻常商品可以卖出高价,就是因为他营造出了“商品稀少又珍贵”的假象,可以赚钱,但数目其实还不如数量与价格都更胜一筹的肥皂。
  烧制玻璃的工艺不算复杂,毕竟西方很早就有了成熟的,生产玻璃的配方与工艺。
  唯一的问题是,烧制玻璃的温度。
  也是恰逢其会,赵馨与秦国的这批墨家这段时间一直在研究如何提高高炉的冶炼效率,以及烧制的温度。
  最近卓有成效,已经造出了一个炉内温度达到千度以上的高炉。
  只要经过测试,完全可以再建造一个,专门生产玻璃——
  原本的告诉是为了锻造武器,那群墨家可不会同意让赵馨用来烧制玻璃。
  这日一大早,赵馨带着人去了冶炼武器的地方。
  秦国的兵器制造一直是流水线生产,赵馨虽然一直知道,却不曾亲眼目睹。
  她一直想来参观,却因为可能遇上危险而被制止。
  如今,可算是能亲眼看看所谓的流水线生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了。
  赵馨跟着墨家钜子的身后,一步步朝着冶炼武器的工坊走去。
  距离工坊越来越近,周身的温度也越来越高。
  慢慢地,赵馨的额头甚至开始冒汗。
  墨家钜子回头,有些担心地看着赵馨:“太后,工坊里面太热,也有一定危险,您不若还是在外面等着,由在下进去……”
  赵馨打断:“不必,我要进去看看。”
  墨家钜子无法,只能先一步进去,然后侧身将赵馨迎进了工坊。
  外面寒冬腊月,工坊里面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火红耀眼的液态金属从高炉一个缺口处流出,带起滚滚浓烟,然后顺着人造的沟渠,在人工的影响下流入模具当中,然后冷却,有了粗胚。
  之后再反复捶打,塑形,雕刻……
  所有人分工合作,赤膊上阵,汗水成河,很快就将武器的所有零件都打造出来,组装好后就是一个可以立刻投入使用的完美武器了。
  身处其中,很容易被这样的场面感染。
  赵馨看着这样的场景,连被汗水打湿后如虫蚁在身上爬的难受感觉,都在这段时间被她忽视了。
  墨家钜子走在前面,带着赵馨来到高炉前:“这便是按照我们之前商讨的细节,建造出来的最终成品,温度确实更高,冶炼出的金属纯度也更高。”
  说完,他顿了顿,道,“下官按照太后指示,让人将铁矿投入其中,果然冶炼出了纯度更高的铁。之后按照您的要求,按比例投入其他物品,果然生产出了更坚韧的钢铁。”
  墨家的理念一向是兼爱非攻,“兼爱”是人要平等地相爱,“非攻”则是反对战争,这简直与当时的社会环境背道而驰,在阶级分明的战国时期显然完全行不通。
  作为墨家的领头羊,之前的墨家钜子并非没有试过向其他诸侯国“推销”自己的治国理念,但可惜的是,墨家比儒家还不受诸侯国君王的待见。
  儒家好歹也曾说服过那么两三个诸侯国的领导人,让其在国内推行儒家的治国理念——
  虽然最后的结果基本全是,被灭国,或者国力衰退。
  但墨家,竟是一个诸侯国都没看上。
  也不能说没看上。
  诸侯国的君臣虽然对墨家“兼爱非攻”的理念嗤之以鼻,但还是很看重墨家手上的黑科技的。
  可惜这是一群死脑筋,不愿将自己手上的黑科技投入战争。
  但这样,诸侯国肯定就不待见这群人了啊。
  好在这群人也不在意,一直坚守自己的理念,完全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直到这群人中的一部分,看到天下苍生常年困于战争之苦,意识到天下一日不统一,战争一日不结束,所以决定带着自己的知识出山,帮助其中一个诸侯国统一天下。
  他们选定了秦国。
  因为他们觉得,秦国最有希望结束这绵延二百多年的战争。
  而剩下的一批墨家,则分散在了其他国家,大部分留在楚国与齐国。
  放下武器,专研理论与墨子思想的墨家子弟被称为齐墨,其身影大多出现在稷下学宫,著有《考工记》与《墨经》等书;
  楚墨坚定拥护兼爱非攻的理论,但在其钜子带领一百八十余_0_di_0_zi为楚国守城殉职后,便不成气候,几乎绝迹;
  而前往秦国的墨家子弟暂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