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我儿秦始皇-分卷阅读120

那般大。
  赵馨:“……”
  倒是也不奇怪。
  在科学发展的时间进程中,类似的事情也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不过当时引起这种“被勾魂摄魄”恐慌的,不是镜子,而是照相机。
  但镜子比照相机好解释多了。
  有铜镜打底,大家对这种玻璃镜子的接受度相当高。
  等赵馨解释清楚其中原理,并以铜镜举例后,就再没人说什么“勾魂摄魄”之类的话。
  不但如此,在场所有人就跟看稀奇一样,立刻排起了长队。
  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走到镜子前,瞪大了眼睛,想要看清楚自己到底长什么样。
  性子活泼一些的,站在镜子前“搔首弄姿”,根本舍不得离开。
  哪怕是性子沉稳的官员,当看到自己的身影出现在镜子里面,“对方”还会随着自己的动作而动作,也不免动容,同时也更不愿意离开了。
  这样一来,排在后面的人难免心生不满。
  几个官员险些吵起来。
  最后还是赵馨下令,每个人在镜子前只能停留一盏茶时间,时间一到,他们才心不甘情不愿地从镜子前离开。
  虽然镜子还未真正投入生产,但其名字已经传遍咸阳,且大有名扬战国的趋势。
  一开始,没见过镜子的听说一群人为了还没开始售卖的镜子“神魂颠倒”,都觉得夸大其词,根本不相信有什么东西能有这么大的魅力。
  但当第一批镜子摆在了书肆的架子上,当一块等身镜被镶嵌在了书肆的墙上每个从旁边路过的人都能从中看到一模一样的自己……
  整个咸阳城都沸腾了。
  商人们窥见了其中商机,恨不得立刻批发几百个镜子,然后倒卖给其他国家的贵族富商们。
  但镜子的数量,太少了。
  第一批不过十个镜子而已,没等其他人反应过来,就被一群乔装打扮过的人悄悄买走了。
  第二批多了一点儿,二十个镜子。
  但刚刚摆在架子上,就被人哄抢一空。
  拥挤的人群,甚至影响到了前来书肆读书买书的客人。
  赵馨见状,直接让人在书肆附近买了一个铺子,专门售卖玻璃与镜子。
  虽然其中商品极少,但每每摆上,就会被人买空。
  有那不知情的客人,若是在商品上架之前进走入其中,只怕还以为这个铺子已经倒闭,马上就要转手了。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玻璃工坊的匠人们熟练掌握了吹玻璃的技术,无数形式各样,精美绝伦的玻璃制品被摆上货架,才终于得到遏制。
  买不到镜子,买玻璃制品也是好的。
  客人们总算褪去热情,恢复了理智购物。
  但咸阳城的客人们冷静下来了,其他国家的贵族富商们,才刚刚得到镜子与玻璃制品的消息。
  又一个月后,他们才终于见到了玻璃制品。
  至于镜子?至今没人买到。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那些漂亮又昂贵的玻璃制品,已经让那些生活奢靡不差钱的贵族富商们喜不自禁了,一直只闻其名,不见其影的镜子,尤其是可以将一个人全身都映照出来的等身镜,更是让这群不差钱的人眼馋心动,甚至开出了比原价高出几十倍的价格,希望有人转卖。
  最普通的小圆镜也定价一千金,高出几十倍,直接达到几万金。
  这钱,足够支付一城老百姓一年的开销了。
  但现在,这些贵族富商们,不过用来求购一面玻璃镜子而已。
  赵馨沉默片刻,笑着下了一道命令。
  于是不久,吕不韦之前留在各国的商铺中,便有人拿着镜子走入了那几个叫嚣得最厉害的贵族富商们的家门。


第79章
  靠着这些商人, 秦国的国库不到两年就变得充盈起来。
  而秦国境内的道路,也随着其他国家金银的流入,慢慢铺满了整个国家, 让秦国的交通变得比以前便利了无数倍。
  因为秦律, 秦国的经济向来是所有国家中最差的。
  但在公路被修好之后,因为货物的流通,整个秦国的经济竟然慢慢起来了。
  咸阳这种一国都城自不必说,如今已经成为了现存所有城市中最繁荣的城市。不过街上的商人仍旧少见秦人,大多是其他国家的商人在咸阳开店。
  客人多, 店铺自然也赚钱。
  都说不患寡而患不均,按照正常情况, 咸阳本地百姓看到这么多魏国人、楚国人、燕国人等, 在自己的国家大肆捞金,肯定会非常生气, 甚至生出对国家的怨念——
  毕竟他们没人愿意做生意,就是因为秦律。
  但奇怪的是, 咸阳城的百姓没有一个对这种情况有意见。
  为什么会没意见?
  信陵君问过上百位百姓,最后却没有一个人对国家的举措心生不满,言谈间反倒比以前对秦律的认同感还要更高了。
  他整个人都懵了。
  信陵君之前满腔报国之心也被魏王一盆冷水浇得透心凉,直接放弃所有抱负, 回到楚国挥金如土、寻欢作乐,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关注各国局势了。
  后来还是春申君提到国内对秦镜追捧,言谈间更是提到自己没能得到一方秦镜的遗憾, 让他燃起了兴趣。
  左右他如今孑然一身,便干脆带着人不远万里来到了咸阳。
  城门一眼, 信陵君便愣在了原地。
  信陵君年轻时也曾来过咸阳, 犹记得当时的情景——
  来往百姓虽眼神如虎似狼, 身形更是高大挺拔,但面容沧桑,衣着褴褛,比之其他国家的百姓还要更加凄惨。
  但如今……
  信陵君看着无论出城进城,脸上都洋溢着笑意的百姓,心里突然一咯噔,强烈的不好预感缠绕着他的心脏,几乎让他无法呼吸。
  一个人的生活如何,外表总是骗不了人的。
  信陵君惴惴不安地进了城,看到眼前车水龙马,人声鼎沸的场面,心里不好的预感愈发浓重。
  直到,他打听到咸阳城内的商铺,多是其他国家的商人在经营。
  然后,才有了之前那一幕。
  信陵君想要知道秦国百姓对国家认同感这么高的原因,于是再次带着手下四处打听。
  一开始大家还很防备,但在信陵君让人买来许多小糕点,分发给他们问话的老百姓后,他们的戒备才减轻了,后来听到信陵君的问题,确定不是什么不可告诉他人的机密了,这才开口回答了他的问题。
  信陵君也是在这时候,才弄清楚了秦人不介意其他国家的商人,在咸阳开店赚钱的原因。
  一来,这些商人在秦国开店卖货,确实客观意义上,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便利,也有了更多可买的商品;
  二来,这些商人租赁商铺,也会给秦人钱财;
  三来则是因为,这些商人虽然在咸阳了赚了不少钱,但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他们从秦国百姓手中赚走的钱其实是少数,真正的大头同样来自其他国家到咸阳做客的商人;
  因为这群手中有钱的商人,才真正的舍得花钱。
  但秦国百姓对朝廷没意见的最关键原因,还是由于太后赵馨提前告诉过百姓,国库里面根本没钱修路。
  可问题是,不但秦国各个城市之间的主干道已经修建好了,就连一些大城市与县城、小镇的道路,也在开始修建了。
  百姓也不傻,反推一下就知道,国家这是赚钱了。
  但钱从哪儿赚来的?
  其中一部分当然是梯田与堆肥等措施推广后,额外收拢到国库的税收。
  但种地赚不赚钱,老百姓可是最清楚的人。
  所以定然还有另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钱财,是从其他地方赚来的钱。
  这两年来,哪怕赵馨又做了许多事,但风头最盛的还是两年多前的玻璃与镜子。
  镜子产量少,而且款式多种多样,随着时间流逝,镜子的外观也经历了无数变化,加入金银等金属做外壳与包装后,愈发奢靡夺目,价格也一日高过一日。
  于是渐渐的,秦镜已经成为各国贵族富商们炫富的必需品——
  若是没有一方秦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