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我在古代搞基建-分卷阅读103

要?”
  “要,当然要。”锻造处的人听了连忙道。
  锻造兵器,火炉的温度很重要,这个问题一直都有困扰。
  诚然,传承自以前的锻造技术,他们的火炉温度已经比以前都要高,不管是铁、铜等都会快速的化水,可是对于某些金属来,他们现在依旧拿它们没办法。
  锻造处的火炉很大,墨家和公输家的人比划了一下,从外面带回来了一根巨木,联手给锻造处的人炮制了一个手拉式鼓风器,由一根巨木打造,得几个壮汉才能一起拉动,才刚拉了两下,火炉内的温度就升了起来,让锻造处的人喜色连连。
  除了鼓风器,墨家和公输家的人在这个冬天还联手发明了更多的东西,大部分是农具,在他们的反复实验中,农具的成本被一降再降。
  这天赵燕歌让他们看看能不能做出以水动力来做驱动的水转大纺车,还有能把绣娘双手解放出来的缝纫机等。
  纺车是已经存世多年的老物见,几乎能和麻的历史相提并论,在此之前纺车也经过改变,手摇、脚踩,都是一个人就能操作。
  只是那样速度实在是太慢了,以一个人的速度一天能织上二两布就算得上不错了,也太过浪费时间,就像那些一针一线的绣娘们,年纪轻轻就眼花的不在少数。
  赵燕歌把自己的构想说给两家人听,有机械工厂打底,两人很很快就理解,“陛下您的意思是让我们制造出更大的纺车,能够适应工厂的那种类型?”
  “和机械工厂的流水线相似却不相同。”
  “纺车有模板打底,很容易就能摸索出来,可是缝纫机又是何物?”两家人不由疑惑道。
  以他们两家巅峰造极的机关技术,只要往那个方向思考了就能做到,可是缝纫机不同,他们之前想都没有想过。
  用机器来代替绣娘们的刺绣,可行么?
  时下所谓的刺绣就是一针一线,绣娘们的心血熬成,古板的机械如何代替绣娘的灵活?
  “缝纫机是由绣娘操纵的,你们只需要制造出能够缝纫的机器来,绣娘们就会手巧的把那些针线变作精美的刺绣。”赵燕歌道。
  两家人松了一口气,还好没让他们钻研刺绣,只需要制造机器。
  这样一来问题可就简单多了。
  缝纫机不同于水转大纺车,单人就可以运作,只是简单几个小机关,纺车大小,缝纫机比水转大纺车面世的更快。
  脚踩和手摇,两种都是从原来纺车身上得到的灵感。
  让几个心灵手巧的宫人们试了一下,缝纫机的速度让几个宫人惊喜不已。
  “陛下,这个东西真好用。”老宫人们笑着道,手摸着缝纫机不愿撒手。
  以往她们千针百线才能绣出来的刺绣只是脚踩了几下就能绣好,几乎省下了九成的功夫,这怎能不让这些以刺绣为生的宫人们感到惊喜。
  “这东西也就只有在你们这些专业人士的手中才能发挥出作用。”赵燕歌抚摸着用缝纫机绣出来的精美图案道,这也就绣娘们的手艺了,一般人用缝纫机估计连线都缝不齐。
  缝纫机就是赵燕歌为天下绣娘们所准备的一大利器。
  之后就是量产缝纫机。
  机械工厂久违的再次开工。


第83章
  缝纫机的构造很简单,比起机械工厂的第一个大单子收割机,简直就是弟弟般的存在。
  听到机械工厂开工,就在工厂旁边的村子立马就反应了过来,不顾严寒的从炕上下来,整个村子的人都纷纷出动。
  大一点的孩子在家里面照顾着小孩子,妇人和老人们则全都齐聚机械工厂。
  刚从家里面出来有些冷,机械工厂内宽阔,却也冰冷,可是只要门一关,里面的温度还是比外面高的,众人活动着手脚,慢慢开始适应环境。
  看到工厂内只有一条小流水线被启动,村长有些疑惑,问道,“大人,我们这次要做什么?”
  “这个叫做缝纫机,步骤都给你们拆分好了,原材料马上就要运输过来,这个东西做的越多越好,用不完还能卖,陛下说了,等明年春天了,就开纺织工厂。”
  “纺织工厂。”妇人们不由惊呼道。
  “到时候肯定会招很多的绣娘吧,我们也能进去么?帮个忙打个下手也是好的。”妇人们道。
  比起机械工厂来,她们显然更中意纺织工厂,无它,因为觉得在那里她们才能做的更多。
  “缝纫机就是纺织工厂能用上的,纺织工厂现在都还没影呢,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是听陛下那么随口一说。”墨家的人道,开始教他们如何安装缝纫机的零件。
  村长问道,“既然这样,那还需要更多的工人么?”
  “能找的到么?”
  “怎可么能找不到,大家这会可都在家里面闲着呢。”村长笑道,随后挨村的去通知。
  一听见机械工厂再次开工的消息,周边的村子彻底沸腾,要知道上一次机械工厂开工可是干了没多久就没活了,不过就那短短的一段时间就让大家尝到了不少甜头。
  工厂里面风吹不着,雨淋不到,还能坐着,每天还管饱饭,比在家里面待着还舒服,周围村民们收到消息,立马就赶往了机械工厂,哪怕是大雪天都无法动摇他们的热情。
  这人一多,机械工厂内有了人气,好似也跟着变得暖和起来,村民们纷纷面带喜色的互相打着招呼,而后流水线转动,众人热火朝天的开工。
  水转大纺车的体积不小,制造起来比缝纫机难的多,赵燕歌遂把目光放到别的事情上去。
  听说皇庄的玻璃大棚不管是棉花还是甘蔗长势都还不错,只是天冷,赵燕歌不怎么愿意出门,就带着公孙起两人一起去咸阳宫内的玻璃大棚溜达了一圈。
  哪怕外面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玻璃大棚内的蔬菜依旧青翠欲滴,长势喜人,为了保持玻璃大棚内的温度,农家人在玻璃大棚上面盖了保暖的东西,为玻璃大棚内隔绝了外界的冰冷。
  诸多已经过季的蔬菜郁郁葱葱的生长着,尤其是青、红两色辣椒,已经连绵成片,有的果树枝头上甚至挂了果。
  农家人时常在玻璃大棚内走动,身上的衣服穿的并不多,赵燕歌甚至还听说,要不是玻璃大棚内已经没空地了,农家的人甚至想睡在玻璃大棚内。
  见到赵燕歌,一位农家人抱着一个陶盆走了过来,里面栽种着长得笔直的麦苗,“陛下,这是第三代麦苗,是选用最优的粮种培植而成。在第二代麦苗的时候,我们经过各种实验,发现光土地里面生长出来的麦粮食产量是最少的,而在土中添加了草木灰、粪肥等物,产量则会增加,之后我们又实验了污泥和土肥等,还有把豆类和麦苗一同种植,发现属豆类的肥地力最高。”
  豆类本来就有回肥的效果,到了冬天地里闲下来,百姓们就会在地里面撒豆种豆,让土地恢复肥力,至于豆子本身的产量,来年能收多少收多少。
  “不仅如此,麦苗和豆类混种,豆类的产量也跟着增加了。”
  不像那些淤泥和粪肥,豆类是活生生的,和麦苗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把它们放在一起,完全是共赢。
  以前百姓们都是地闲了才撒豆子,却没有过豆子和麦子套种,农家的人现在在攻克一亩豆子能肥多少亩麦苗这个问题。
  听到农家的人说这第三代麦苗的培育会放在各种各样的豆类上,赵燕歌点头道,“可以试试几种肥力搭配看看。”
  在古代是合成不了化肥的,那必须得借助一定的科技才能够做到,古人只知道有些东西能够肥地,却不知道粮种真正缺少的是哪种营养,现在只能一步步的摸索。
  等赵燕歌和农家人说完事情,就发现公孙起不见了。
  环视一圈,在一处角落看到了公孙起的衣角。
  赵燕歌走过去一看,发现公孙起正在看被养在玻璃大棚内的兔子们。
  兔子被圈养在笼子里,里面放有青草和清水,此时它们正一个个的吃的兴起,哪怕被人盯着也没有抬头,可能是被注视习惯了吧。
  它们的兔子毛并不长,却根根分明,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