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我在古代搞基建-分卷阅读112

欣喜道。
  那些工人们一听,立马赶到了门外。
  工厂内,有关于缝纫机的生产被缩短到两条线,其余的流水线都被一款小巧便捷的机械承包。
  是播种机,一个人就能自由操控的播种机,省却了一人挖坑一人丢种并掩埋的功夫,至于推着机器在地里面走过去,种子就完全撒好。
  播种机的生产比缝纫机快速的多,机械工厂内刚生产了一批播种机,就被运送到了各个郡县中。
  尝过一次甜头的百姓们见到朝廷又有了新的农具租卖,纷纷赶到郡县去看。
  种子自播种机内哗啦啦的下着,并且自动埋进土中,不少百姓都看了倒吸凉气,“乖乖,发明这个农具的人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有了这个东西,家里面的老黄牛都可以退休了。”
  而老黄牛则表示离自己退休还早着呢。
  毕竟机器又不会犁地让土地变得更加松软。
  地硬了,哪怕有播种机也不容易播种,而是得先让老黄牛把地犁的松软了,之后再用播种机就快了。
  这一次郡县都还没有推销呢,百姓们就自发的租起了播种机来,有没有赶上的听到播种机已经全都被租走,不由满脸的懊悔,问还有下一批播种机么?
  还有不少人当即决定出手购买一辆这么方便的播种机,比起笨重的收割机来,播种机的价格可就便宜多了,一个家庭节省一点就能买的下。
  播种机畅销,让全国各地的郡县都传来播种机缺货的消息,机械工厂的工人们不由感到分外紧张,生怕供应不上了。
  “没有想到播种机居然会那么的受欢迎。”发明了播种机的墨家人和公输家的人道。
  “是啊,还以为会像收割机一样没有市场呢,没有想到播种机会这么的热销,早知道就让工厂早点开工了。”两家人不由可惜道。
  “现在开工也不晚,毕竟咱们的流水线速度也不慢,应该能赶得上进度。”
  毕竟现在还不到春耕的时候呢,只能算冬天的尾巴梢。


第90章
  春天还没真正来临,大秦全国各地就动了起来。
  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去准备春耕所需要的物品,朝堂的百官们开始准备着今年的民生计划,而边关,大秦的将士们已经顶着寒风开始了晨练。
  农家出身的士大夫负责玉米红薯和土豆的留种事宜,经过玻璃大棚一整个冬天的培育,这几种粮种的数量已经非常可观,已经可以送往各个郡县去播种。
  不管是玉米红薯还是土豆,它们的身上都带有一种味道,不像大米和面粉没有任何的味道,可以进行百搭,偶尔吃一次,会觉得这些东西非常的好吃,可是你要是长时间吃这个,就会产生一种呕吐的反胃厌恶感,这是身体本能的一种排斥反应。
  不过难吃总比没得吃好,长年生活在饥一顿饱一顿的百姓们听说后一点也不嫌弃,纷纷去郡县领取粮种准备春天播种。
  本来种了一辈子地的百姓们对于新品种本该保持一种观望的态度,不过由于这些东西已经在边关那种不毛之地经过事实检验,亩产800~900斤,他们这里地处大平原,土地肥沃,水源丰沛,再加上精心照料,产量不得达到千斤左右。
  这样一来按照粮税,他们上交九成,留下的一成也比他们之前两年加起来留的还多。
  北方的雪刚化冻不久,赵燕歌就让下面的郡县加大各自的把控力道,把郡下的县、镇、村重新统计一下,还有他们管辖范围内的流民们。
  你说大秦实施的户籍制度,大街小巷为什么还会有流民?
  无非就是土地兼并所带来的恶果。
  底层的百姓不识字,而不管是户籍、田契还是地契等那都是需要写字的,比如有百姓售卖土地和房屋,有人在字据上面动动手脚,十两的钱给你写成十钱,不少底层的百姓们都被那些玩文字游戏的人给欺骗的倾家荡产。
  家里面没有足够的钱给大秦交税,青壮年都被抓到北方边关修长城去了,而没有足够劳动力的老人和孩子没有地种,没有房住,就只能用沿街乞讨的方式这样生存下去。
  古代的乞儿是真正的乞儿,被人称作“要饭的”,他们上门基本只要一口吃的,而不是后世那种只求钱的假乞丐。
  只是底层的百姓们也穷啊,只能偶尔救济一下,却救济不了他们一世。
  不过好在东讨一口,西讨一口,只要每天勤快点,还是能混上一顿饭的。
  真正能让他们感到危机是冬天,他们没有屋子住,遮挡不了外面的风雪,身上衣衫单薄,一到冬季,被冻死的乞丐不计其数。
  不过好在这个冬天他们也找到地方学着用泥巴搭了一个炕,又勤快的从林间捡了柴火囤积着,这个冬天有炕做后盾,尽管他们的肚子还很饿,却从冰冷的冬天支撑着存活了下来。
  雪刚化,他们就踩着草鞋去外面寻找吃的,老的小的,每一个都衣衫褴褛,瘦的露出身上的皮包骨。
  各个郡县的官员看到这样的他们,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就算给他们重新安排地种,他们也干不动啊。
  “要是郡县也能办工厂就好了,这样一来,哪怕没有地种,那些人也饿不死了。”有郡守呢喃道。
  身为父母官,他们对此情况感到非常心痛,却也想不出安置他们的妥帖办法。
  赵燕歌看到下面送上来的报告,让那些郡守想办法把他们郡里的收入给平均一下,比如把那些为富不仁,却没闹出人命案的富人们给薅薅羊毛,用来给郡里增加创收,那些贫困家庭稍微救急一下,不需要帮助太过,确保他们能活下来就行。
  至于那些被统计上来的乞丐们,赵燕歌没有让他们管,说是另有安排。
  有的郡守提出在他们郡里能不能也开办一个机械工厂的提议,赵燕歌沉吟一下,给所有郡守回复道工厂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并不一定要盯着机械工厂,各个郡可以结合当地的地方特色来开办不同种类的工厂。
  比如你管辖的那片区域水果种类多,可以办一个水果加工厂,善纺织的可以办一个纺织加工厂,如果实在没有特色,还有最基本的粮食加工厂,把粮仓里面的粮食变成现成的食物,然后运输到北方边关。
  工厂为国企,地方负责制作,至于销售和贩卖等问题,则由中央派人去做。
  这种行为算是为地方创收。
  收到赵燕歌回复的郡守们纷纷心动,连忙下访去寻找自己管辖范围的地方特色,有些工厂需要专业人员,比如纺织加工厂,可有些却不需要,这样一来,他们郡那些还能活动却没有了太大力气的老人们就派上了用场,当然,还有半大已经懂事的孩子们。
  这种攸关家庭生计创收的事情,不管是家长们,孩子们还是官员们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为此,赵燕歌也对雇佣童工这件事情保持沉默,只是严格定制了的工资发放,确保那些干了活的孩子们能够得到属于自己的报酬,而不是因为年幼的问题而被人欺压克扣。
  那些原先在大秦施工队干过的人过完年以后也迅速的从各自的村镇成群结队的出发,待雪化后,施工队里已经回来了四十万人,大秦的修路工程重新开工。
  稷下学宫,翁老和代左相相对而坐,两人中间摆放着一个桌子,桌子上面,红泥小火炉正煮着茶水,茶水正沸腾,“咕嘟咕嘟”的声音不停的响起。
  在一年之前大秦都还没有喝茶的习惯,可是自从赵燕歌开了头,茶的味道越品越香,从此就成了上流士大夫和百官们的心头好。
  把茶水倒入茶杯中,两人仔细品尝回味着。
  “大人,这个计划老朽想邀请一个人加入。”翁老道。
  “莫非是翁老你口中的那位师兄?”代左相问道。
  “是,大人也知道我纵横家的命运,实在有些坎坷,为此我师兄当年只让我一人出山,他则留在鬼谷,这样也是为了避免再发生同门相残的事情。”
  “如今秦一统天下,我们自然就不再需要面对那个残酷的问题,唯一让我感到愧疚的是我走出失败的时间太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