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帝师-分卷阅读40

递到大理寺。”弘治帝无奈叹息,“终是太过年少。”
  年少?
  是说杨瓒,还是太子?
  宁瑾不敢回话,更不敢细想,小心为弘治帝搭上锦被。
  “涿鹿,京城。”弘治帝像在自言自语,“闫氏,又是闫氏!一个佥都御使,果真有这么大的胆子!”
  “陛下息怒。”
  “息怒?”弘治帝反而更怒气,语气渐急,“朕钦点的今科探花不孝不亲,朕亲选入弘文馆之人丧德败行,朕赐字之人乃奸猾谄媚之徒,这是状告杨瓒?这是在寻朕的不是!”
  “陛下息怒,保重龙体!”
  “保重?朕还能活几天,这些跳梁小丑就迫不及待!”弘治帝连连咳嗽,“这是盼着朕早点死!”
  宁瑾忙着递上温水,见帕子溅上点点血腥,骇得瞪大眼睛。
  “陛下!”
  “太妃送到司礼监的那本经书,就是在给朕提醒,有藩王不老实!朕还不能死,没把后事安排妥当,太子登上大位,也会……”
  余下的话,弘治帝没能说完。
  握在帷帐上的手指乍然松脱,山岳崩倒,人事不省。
  “陛下!”
  宁瑾不敢碰弘治帝,忙奔出内殿,惊慌道:“快,宣太医院院判!”
  少见宁公公如此慌乱,乾清宫内众人顿感不妙。顾不得宫规,两个宦官飞奔往太医院。
  待太医院院判赶到,为弘治帝施针,才险险将人救了回来。
  收起金针,院判与同行的两名太医都是心焦如焚,只不敢漏出半分。
  今番天子能够醒转,已是万中之幸。若是再来一次,怕是……
  弘治帝醒来,第一件事不是询问病情,而是令人传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君臣二人独在内殿,连宁瑾都退出殿外。
  近半个时辰,牟斌才从殿内走出,脚步声渐重,刚正的面容上隐现几分杀机。
  此时,杨瓒已被扶安一路“护送”到大理寺。
  大理寺卿杨守随亲自坐堂,左右少卿同列下首。
  邓寺丞位在三人之下,眉间紧蹙,对杨瓒很是不喜。联系到涿鹿县递送的状子,虽未将杨瓒归入奸佞一流,对他的印象也是极差。
  扶安同杨寺卿见礼,口称奉天子之命,送杨瓒到大理寺复问。
  “咱家只在一旁听着,待回宫后向天子禀明。对堂上之事绝不干涉,请杨寺卿秉公执断。”
  杨守随顿感牙疼。
  不干涉?
  这位明晃晃的戳在堂上,口称奉天子之命,真能当做没看见?
  杨寺卿牙疼,头更疼。
  早知道,今日就该告假!
  左右少卿面面相觑,对杨寺卿的处境颇为同情。看来,部分时候,做二把手也没什么不好。
  邓寺丞上前一步,正要说话,忽见有书吏在堂下报,都察院左都御史戴珊送来名刺,点名交给杨瓒。
  “戴御史?”
  杨寺卿微愣,这个时候送名帖?
  不等众人想明白,又有书吏来报,继左都御史之后,右都御史史琳送来名刺,依旧是给杨瓒。
  堂上官员同时默然,齐刷刷看向杨编修。
  这是怎么回事?什么意思?
  杨瓒很无辜,同样不解。
  他和这二位实在不熟,只在殿试有过一面之缘。为何会送来名帖,当真是一头雾水。
  “杨编修不知?”
  “下官委实不知。”
  两位都御史的名刺只是开头,一盏茶的时间不到,又有两张名帖送到。
  “户部尚书韩文遣人送来名刺,请杨编修择日过府。”
  “吏部尚书马文升遣人送来名帖,下月寿宴,请杨编修过府。”
  如果这还不够_0_ci_0_ji,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刘健,太子太保兼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学士谢迁,三张名帖送进大理寺,差点将大理寺上下官员砸趴下。
  大理寺卿沉默。
  左右少卿无语。
  连刚正不阿,坚决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邓寺丞也是默然。
  蒙天子回护,一干重臣折节下士的今科探花,翰林院编修,会是不亲不孝,丧德败行之人?
  这状纸还怎么复问?案子还怎么复审?
  杨寺卿猛然想起,杨编修不只是今科探花,更得天子赐字,赞其有君子之德。
  多方联系起来,告状之人哪里是要拉杨瓒下马,分明是想扇整个朝廷巴掌,甚至是和天子过不去!
  越想越是心惊,杨寺丞牙齿咬得咯吱作响。心中发誓:如果涿鹿县令当面,他绝对会把这张状子团成团,塞进对方嘴里。
  让你自作聪明,让你祸水东移,给本官吞下去!
  吞不下去?
  硬塞也要塞进去!
  见到堂上一摞帖子,扶安也很是惊讶。仔细一想,又瞬间恍悟。
  杨瓒被召乾清宫觐见,内阁六部必已得到消息。如刘阁老和马尚书等,都是历经宦海的人精,无需细想都能明白天子的意思。
  原本,杨瓒这事便可大可小。
  往大了说,斩衰殿试,甚至可言欺君。
  往小了讲,杨瓒身在京中,距涿鹿县百里之遥,消息难通。族中殿试之后方才发丧,稍微含糊一些,自可从容脱身。
  既然天子不欲问责,何妨做个顺水人情。
  相对的,状告杨瓒之人却要倒大霉。
  大理寺不能重判杨瓒,否则就是和天子,和内阁过不去。
  一口气憋在心里,向哪里发?
  涿鹿县衙按规章办事,不能大动干戈。想出气,只能寻那“无事生非”的源头!
  杨寺卿坐在堂上,咳嗽一声。
  杨瓒立在堂下,正要行礼,却被止住。
  “涿鹿县衙递送文书著明,杨氏族中之事,杨编修并不知情。且于殿试后发丧,亦无斩衰面君之过。”
  这张状子就是个烫手山芋,涿鹿县衙送到大理寺,大理寺原样又扔了回去。
  不知者不罪。
  天子都不问责,阁老尚书也摆明态度,他又何必在这讨人厌烦?
  再者言,杨瓒被选弘文馆为太子讲习,若是判其不亲不孝,实乃无德之人,天子和太子都将颜面无存。
  久经官场沉浮,杨寺卿知晓一个道理,该糊涂的时候绝不能精明过头。
  按照涿鹿县递送的文书,杨瓒实无大过。若要追究,口头斥责一番即可。能将这个烫手山芋囫囵个礼送出大理寺,简直是求之不得。
  于是乎,杨寺卿手一挥,杨编修实为被人诬陷,诬告之人着实可恨,大理寺必下令明察!
  潜台词:不死也要脱层皮!再不解恨,骨头敲碎!
  扶安笑着同杨瓒告辞,回宫禀报天子。
  杨瓒在大理寺门口站了一会,忽然回过神,对送他离开的寺正道:“敢问刘寺正,可知北镇抚司怎么走?”
  刘寺正看着杨瓒的眼神,完全是在看一个疯子。
  这位杨编修到底在想什么,大理寺走一趟不算,还要到北镇抚司一游?
  
  第三十一章 找上锦衣卫的杨编修
  
  锦衣卫属上十二卫,下设南北镇抚司,同金吾卫、羽林卫、府军卫、虎贲卫等同为天子亲军,拱卫京师重地。
  南镇抚司掌锦衣卫内部事务,专辖本卫法纪。
  北镇抚司掌诏狱,奉天子钦命,可不经刑部大理寺对犯罪官员进行追查、逮捕、审讯乃至处刑。
  南北两镇抚司各掌所司,各辖卫所。
  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常在北镇抚司,顾卿以功臣之后,领承天门指挥千户所,主管诏狱,权柄不在同知佥事之下。
  杨瓒向刘寺正一番打听,确定自己不会走错,方才告辞离开。
  目送杨编修的背影远去,刘寺正再次确定,这位杨小探花着实有胆,非一般人可比。
  弘治朝的厂卫少动刑罚,称得上遵纪守法,指挥使牟斌亦是十分正直,有个不错的名声。但也没见哪个朝官闲着没事干,主动找上锦衣卫。
  南镇抚司也就算了,偏偏是北镇抚司,还是主管诏狱的那一位!
  吃饱了撑的吗?
  “果真是年头不对?”
  刘寺正一边嘀咕,一边望向天空。
  方才还是晴空万里,现下已是阴云密布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