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清和-分卷阅读59

子澄,对朱高炽此举颇为赞颂。
李景隆则在心下嘀咕,朱高炽会这么做目的为何?真是为了孝道?
接下来的时间,黄子澄完全忘记了建文帝派他来此的真正目的,开始同朱高炽大谈仁孝之义。李景隆插不上嘴,只能坐在一边喝茶。宫人送上点心,拿起一块,闻着挺香,咬一口,硌牙。
捂着腮帮子,李景隆怒视送点心的宫人,这送上的是什么东西?
“曹国公见谅,孤茹素期间,每日餐点主为蜀黍,另有粟粥,稻麦皆不用。不用荤腥,只用菜蔬,如此静心养身,抄录经书奉于祖宗,方为诚孝。况太祖皇帝早年生活贫苦,此举也为不忘祖先之苦,记百姓之难。”
朱高炽说得感情十足,黄子澄感动得差点流泪,李景隆却捏着咬了一口的高粱饼子,嘴角直抽。
燕王是个狠角色,他儿子也一样!
每天高粱饼子小米粥,鱼肉没有,光吃青菜,还要诵经抄录,传出去,怕是京中的读书人都要大加赞扬。
孝义大过天,有了朱高炽此举,皇帝要办他,哪怕是软禁他,都找不到借口。
朝廷正嚷嚷着恢复周礼,敢对此等大孝之人动手,就算是皇帝,照样被喷一脸唾沫星子。
换成洪武帝,哪怕是永乐帝,管他是骂是喷,抓人砍头不耽误。可皇位上坐着的是建文帝,让读书人抖起来的正是他本人,只能哑巴吃黄连,苦果自己尝。
走出王府,黄子澄仍对朱高炽赞不绝口,李景隆有心提醒一下这位现在的立场,刚起了个头,就被堵了回去。一通之乎者也,绕得曹国公两眼蚊香圈。
难得好心一次,却受到这待遇。
干脆一甩袖子,不管了,随他去吧!
王府中,朱高炽拿起一块高粱饼,慢慢的咬着。
孟清和从侧殿走出,“世子,天气甚好,散步正当时。”
朱高炽拿着饼的手一僵,摸摸肚子,盯着手中的高粱饼,目光中表达着无形的渴望。
“孤……”
“世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世子,难道您不想有一天能扬鞭大漠?”
“……”
“世子,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朱高炽一咬牙,站起身,“走!”
一旁的宦官连忙上前,却被朱高炽挥开,“孟百户扶着孤。你去魏国公府告知孤的两个弟弟,自今日起同孤一起修身抄经,吃高粱饼子小米粥,日进两个鸡蛋,三日可进一餐鱼肉,每日抄不完经书不许睡觉!”
“奴婢遵命。”
宦官领命离开,孟清和扶着朱高炽,没走出正殿,汗出得比朱高炽还多。
朱高炽笑道;“孟百户,如此,孤与汝都能强身健体,甚好。”
孟十二郎咬牙,到底是永乐帝的儿子,洪武帝的孙子!
魏国公府,朱高煦和朱高燧刚同徐增寿在校场较量过,一身汗水,肚子轰鸣。
洗漱过后,正一人半只鸡伏案大嚼,冷不丁的听到朱高炽派人来传话,从今天开始茹素抄经,两人顿时有种被雷劈到的感觉。
世子想干嘛?他不吃肉,别人也不能吃?
徐辉祖得知此事,独坐良久。
世子身边有何高人,竟能出此计策?
不出三日,朱高炽三兄弟的孝行传遍了京城,连激进派的削藩人士也夸赞世子敦厚。
翰林侍讲方孝孺,当着建文帝的面夸奖朱高炽各种仁厚,各种孝顺,各种好。他一表态,京城里的读书人都是一面倒的交口称赞,连身负嚣张骄横恶名的高阳郡王,名声都好了许多。
在孟清和提议时,朱高炽预料到会有这种结果,只是没想到影响这么大。朱高煦和朱高燧却是震惊了,见徐辉祖对他们的态度都转变许多,兄弟俩拿起筷子捧起碗,高粱饼子小米粥,加上点咸菜,说实话,也是挺香的。
由于朱高炽三兄弟闹出的动静太大,进京的藩王也纷纷表示要为老爹抄经吃素。
身为皇帝,建文帝不能不表态,干脆一咬牙,打包行李搬进右顺门外的武英殿,斋戒!
洪武帝若是泉下有知,不知会感动于子孙们的孝行,还是因其目的不纯从地下蹦起来?
只有天知道。
京城之外,北平布政使张昺和采访使暴昭,接连向京中传送秘信,燕王的确是沉疴难愈,之所以对外界严防死守,谨防消息泄露,全因燕王病况着实特殊。
不只旧病未愈,还出现了新病。
学术性用语为间歇性精神病。
通俗点形容,就两个字,疯了。

第四十七章 有惊无险

燕王疯了?
建文帝第一反应是不相信,第二反应还是不相信。在他看来,自己发疯都比朱棣发疯更可信。
独坐武英殿中,看着香炉中冉冉升起的青烟,建文帝甚至开始怀疑,张昺等人已暗中投靠燕王,才会送来如此荒谬的消息。
不,不会。
建文帝摇头,不说别人,暴昭就绝对不会投靠燕王。此人生性耿直,有气节,好廉洁,嫉恶如仇。获悉燕王有异举只会上报朝廷,绝不会被轻易收买。
既如此,莫非燕王真的疯了?
建文帝越想越是疑惑,他实在想不明白,能让残元闻风丧胆,被洪武朝大将评为善战善谋的燕王朱棣,怎么会疯了?
“来人!”
一把推开面前的经书,这件事必须确认,尽快确认!
殿外候着的宦官听到声音,立刻躬身进殿,“奴婢在。”
“召兵部尚书齐泰,翰林学士黄子澄觐见。”
“奴婢遵命。”
从建文帝口中得知燕王发疯的消息,齐泰眉头紧拧,黄子澄却是满面喜色,连声道:“此乃太—祖皇帝保佑,陛下乃真命天子,天佑洪福!”
建文帝没出声,换做往日,黄子澄这么说,他还会高兴上一阵,可有了朱高炽事件,逼得他不得不进武英殿斋戒,顿顿吃素,再高端的吹捧也未必能让他心情变好。
如今,满京城的人都在称赞燕王世子仁孝,连入京的藩王都有人夸赞,却偏偏忽略了他这个皇帝。
非但如此,还有个姓赵的御史在廷上指责他的孝心比不上朱高炽,必须下决心提高,才堪配天子之尊。
建文帝气得掀了桌子,却不能把出言指责他的御史如何。
纠察不法,弹劾百官,劝诫皇帝,属于言官的本职工作。
建文帝非但不能把这个姓赵的怎么样,还要夸奖他,笑呵呵的对他说,骂得好,说的对,听君一言,朕如醍醐灌顶,不足的地方,朕一定改!
此举传出,建文帝总算捞回些许名声,赵御史更被视为言官楷模,敢于向皇帝直言的斗士,一时风头无量。
君臣三人在武英殿对坐良久,黄子澄没提出任何可行性的建议,齐泰则认为,应当先确定此事的真实性,才好制定下一步计划。
建文帝深以为然。
隔日,建文帝给身在北平的张昺谢贵等人同时发下密旨,令其密切关注燕王的一举一动,务必确定其是真疯还是假疯,背后到底有什么阴谋。
密旨到达北平,张昺等人凑到一起商量,燕王府内防守太严密,探子进不去,消息也送不出,只能加强府外的监视力度。
事实上,探子根本不需要进府,为了支持张昺谢贵等人的工作,燕王每天都会定时定点出府,到大街上遛弯。
一身亲王常服,头发梳得整齐,没见口歪眼斜,更不见对人傻笑,一眼看去,绝对是个正常人。
一旦到了饭点,却像是按下了启动按钮,某亲王立刻从正常变为了不正常,见谁家院门没关好,直接冲进去,大马金刀的坐下,抢夺饭食,还一抢就是一锅,连主人手里的饭碗都要抢过来。吃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